下午过了午睡点,隔壁潘阿姨来敲门,递来一颗圆滚滚的柚子。
“我们家伟带回来的,个大新鲜,皮薄汁多,你拿去尝尝。”
家伟是她的儿子,二十出头的年纪,主业浔大研究生,副业玩摇滚,每逢节假日时濛都能听到他撕心裂肺的歌声。
双手接过沉甸甸的柚子,时濛道了谢,潘阿姨笑道:“客气什么呀。话说我也没想到早餐店的老板娘当真开口跟你要画,还以为她说着玩呢。”
原是为了这事。
住在这种只有镇那么大的城中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邻里关系紧密,上午刚发生的事,下午整条街都知道了。
时濛说:“她有给我酬劳。”
“是不是给你发了一沓早餐券抵现?”潘阿姨一看时濛的表情就知道,“老小气了,亏我跟她夸了半天你画得有多好。”
时濛大概能猜到她是觉得不好意思,觉得给他添了麻烦,只好尽力告诉她并不麻烦。
“这么大的画纸。”时濛用手臂画了个圈,比划道,“我已经起草一半了。”
潘阿姨对画画这事没概念,听完他描述咋舌道:“这么大张纸,得画到什么时候啊?”
两个思维习惯截然不同的人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耐心沟通,到底把问题解决了。
“你的意思是,这画纸用现在的画架施展不开?”
时濛点头:“是的,不过我买了新的,就快到了。”
潘阿姨这才放了心:“这么大张纸,画架也不小吧?要是不方便,我让家伟来帮你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