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幼才兵败西安的消息传至北京,朝廷顿时哗然。
文渊阁四名大学士看完战报后尽皆默然。首辅杨廷和一连几个晚上不能成眠。
“杨尚书,国不可一日无君,前方战事又不利于朝廷,这可如何是好?”杨廷和望着杨一清拋出烫手的山芋。
“元辅大人多虑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应相信李壹,多给他一些时间。”老辣的杨一清避重就轻绕开了问题。
吏部尚书曹元这时却笑着插话道:“兵事有李巡抚在前面撑着,只是这立储即位之事却也不能再拖了。不管是闽王还是兴献王,总得选一个出来。否则,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朝廷大事总得有人拿主意。”
“曹大人所言甚是!”少傅刘宇点头称是:“朝中不可一日无君,杨尚书镇守宣府,王阳明守卫江西,遍观朝中众大臣,行军布阵者无出李巡抚之右者,秦王之事还是交与他吧!”刘宇三言两语便定了调子。
杨廷和心中憋闷,他心中原本倾向兴献王朱厚熜即位,想借着西安兵败换下李壹,给朱厚熜增加砝码。谁料其他三位大学士都护着李壹,他一时竟也无话可说。
“好吧!既然三位均是如此看法,那咱们去坤宁宫,呈报太后吧!”杨廷和无奈地说道。
坤宁宫外,杨廷和、杨一清、曹元、刘宇四名大学士等候召见。
掌印太监张永亲自出来,冲众人拱手施礼道:“诸位阁老,奉太后懿旨宣各位觐见。”
四人鱼贯而入,瞧见张太后面带微笑坐在矮榻之上,身旁侍立着朱厚炜,阶下站着的赫然便是礼部尚书孙逢吉。
“臣等参见太后!”四人施礼道。
“罢了罢了!四位大人快坐吧。”张太后笑道:“阁老来的正好,孙尚书请缨出战西安,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军国大事,大人们既然来了,就替哀家参详参详,拿个主意吧!”
“臣启太后,孙大人曾主政陕甘,为人沉稳练达,实为出战西安之不二人选!”说实话,杨廷和为人除了有点迂直,大部分情况下办事还能出于公心。
“臣等附议!”杨一清、曹元、刘宇拱手齐声说道。
“大伙都这么看吗?”张太后闻言大喜:“太好了!哀家这就下旨,孙大人即刻出征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