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宿主……”
之前发表数学论文,乔御的引用量是0。
这并非他的问题,某位著名的华姓学者曾经说过:“如果一篇数学论文,被引用太多次,那就证明这个成果还不够重要。”
真正优秀的数学论文,是一般数学家看不懂、以至于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年,才能更进一步的。
而之前发表的生物论文,也没能引起什么水花。
每年在SCI期刊上发的论文这么多,恰好有人和他研究方向相同、又恰好需要这篇论文的概率,是十分渺茫的。
以至于在刊登了这篇CNS论文后,乔御才知道,原来被引用论文也会加积分。
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越高,乔御挣的积分也就越多。
从八月开始,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出现了井喷。
毕竟做实验也是需要时间的。
“按照这个速度,我很快就能还清欠款了……”
因为其中,李东伟的实验室贡献的积分最多,以至于乔御在学校内看见王临海的时候,心情都骤然变好起来。
“王教授。”乔御主动搭话,像是一个老前辈一样,语气充满鼓励,“你们实验的很努力,继续保持。”
王临海:???
王临海背后一凉,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俗话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王临海一到实验室,抓过来一条科研狗就问:“基因实验室最近发论文了吗?”
“没有呢,教授,我一直盯着的。”该生回答道,“倒是东京大学最近研究的成果,把我们的结论覆盖了……”
如今,HSCs体外扩增实验的竞争已经到了十分白热化的地步。
如果说每个实验室是营地,那论文就是他们放出的刀枪棍棒。各个实验室打的头破血流,外界的资金也源源不断注入到这一领域。
世界上,有许多血液病都需要造血干细胞。最典型的就是白血病。
据统计,全世界还有60多万病人,等不到合适的骨髓移植。
靠卖格列卫(一种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药物)发家致富的瑞士诺华药企,至今每年还能靠它狂赚二十亿。
而现在,有个更好的治疗血液病的方法,就摆在眼前。
利润刺激着全球的各大药企;名誉撩拨着学者的脑部神经。
这让人如何不疯狂?
第一个研究成功的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说不定……要是运气好,还能拿个诺奖呢。
一想到这,王临海的呼吸都变的急促起来。
“他们那种小破实验室果然后续不行。”王临海道,眼神逐渐坚定,“我们继续实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另一边的基因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