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这便点头:我亦如此想。昨日已去函崔廷尉,愿为朝廷征召。只是你学业未成,为师不忍远离。故而在书中提及,让你随我南下。
刘备一愣:恩师要带我去平乱?
卢植不动神色的点头:然也。
思前想后,刘备幡然醒悟。这便拜服在地:备愿往。
恩师说的虽隐晦。刘备却已然明白恩师的一片苦心。若只为不耽搁学业,恩师大可自行把刘备带在身边。早晚耳提面命,何愁学业不成。如今却在给崔烈的回信中,特别提及此事。显然就不单纯为学业这么简单。
而是把携刘备南下,当成出仕的条件。
为何?
崔烈等人亦心知肚明。恩师是要把这次平乱的功劳,让给刘备!
第149章 厉兵秣马
刘备杀贼千余,又补齐酎金,方才复爵亭侯。若要再升乡侯。年前那千余颗胡杂马贼的脑袋显然不够数。故而,恩师要带他南下平乱。补齐功勋所需的脑袋是其一。将所学付诸于实战是其二。其三,行军调度,辎重调配,皆有学问。不可不学。
前次大儒刘宠问刘备,何不走仕途。刘备答曰:殊途同归。
显然,几位大儒亦明白刘备心中所想,乃是走升爵这条宗亲之路。一旦羽翼丰满,天下生变。刘备兴兵讨逆,何愁江山不定!
此,不正如光武旧事。
恩师说刘备,可比光武。言中深意,智高如崔烈、刘陶者,又岂能不知。
便是郡中童子亦知,少君侯粒粒人头觅进侯。
恩师的回信,朝廷还未答复。刘备也不便声张。这便命心腹大将黄忠、黄盖等人,加倍操练兵马。又命耿雍崔钧等人,详细打探九江水文地貌,蛮族诸情。渐渐有了大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