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刘备曾与右丞崔钧商议,想拜其兄长为南广阳城长。不料今被举为议郎。南广阳城长一职,苦无合适人选。

堂议时,这便将心中忧虑说出。

“主公,末将想保举一人。”说话之人,正是临乡尉韩猛。

“哦?所举何人?”经年前,韩猛就曾在酒垆替刘备征辟北海一龙。虽然失败,却勇气可嘉。不知今日又举何人?

“乃崔霸之弟,崔琰。”屯兵楼桑时,韩猛与崔霸形影不离,乃是同袍挚友。如今两人一个是楼桑尉,一个是临乡尉,虽分驻两地,却时常相聚。故而韩猛对崔霸家事,甚是清楚。

崔琰性格朴实,刚正不阿。少时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

刘备怎忘了此人。这便命人快马加鞭,赶赴楼桑。将崔霸唤来。

骑马比行舟快。

数十里官道,未等罢议,崔霸已拍马赶到。

这便抱拳道:“启禀主公。末将早有此意。小弟今年十八,虽未及冠,却颇有贤名。熟读经书,又喜击剑。南广阳城,虎踞正中,既要行圩田,又需善守。文武兼备,胞弟正当其用。”

刘备大喜,这便命崔霸去信清河家中。

崔霸笑道:“何须舍近求远。小弟正在学坛,数年前与从弟崔林,一同拜在刘公门下。末将这便把他唤来。”

“等等。”刘备欣然起身:“既来我楼桑,如此良才,自当亲自去请。诸位且与我同行。”

“喏!”众家臣行礼后起身,与刘备在北门下乘车,抵达南港。又换乘车轮舟,赶往楼桑。入白湖水榭,沿滨水长廊入东西长街,抵达学坛。

听刘备道明来意,昔日一钱太守不禁捋须而笑:“本想再藏拙数年,然美玉必生烟霞。季珪之才,不下北海一龙。老夫门内首屈一指。今得重用,想必季珪亦能一展所长。”

“谢刘公成全。”刘备肃然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