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二人,刘良并未远走,而是直奔黄金台。
黄金台上四方馆,馆长乃朱建平。此人精通相术,于街巷之间为人相面,效果非常灵验。书载,曹丕做五官将时,请他看相,朱建平说:“将军寿命八十,四十会有小难,愿您多多保重”。又对曹彪说:“您将统领藩邦,五十七岁时有刀兵之灾。要妥善预防。”结果曹丕四十去世,曹彪五十七岁时,犯了与王凌合谋罪,被赐死。
类似预言,无不应验。因为很多,不胜枚举。却只有司空王昶、征北将军程喜、中领军王肃与实际情况有差别。
正因他的妙算,大多准确无误。时人将他与平原郡相士管公明并称为“朱”、“管”。
按照刘备的认知,预知命运这种事,实在很不科学。难不成朱建平和管公明,也和自己一样,有一缕残魂穿越而来?然而,想想也不可能。书上所载的时下人物,不过寥寥数百人。五千万百姓中,朱建平和管公明又能记住多少人的生死。岂能人人都灵验。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当绣衣吏将朱建平的日常,事无巨细,皆告知刘备后。刘备这才幡然醒悟。
大数据理论。
相者,有一个遍布大汉十三州的人员网络。比如刘良,便是游走在冀州的相者。平日走街串巷,一边与人看相,一边搜集记录风闻。因为精通相术,对人物的面相记忆、描述皆深刻。于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如悬胆,口大容拳,耳白于面,龙凤之眼,虎豹之音,伏犀贯顶,骨有九起,头角峥嵘,两眉双飞入鬓,两颧斜插天苍……诸如此类,皆能过目不忘。
又诸如“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等,有天生异相,亦或是声名远扬的人物的面容,皆被相者默记在心,结合相术与风闻等,评定人物优劣等级,然后著录于笔端。再上报‘大相者’。如此积少成多,天下人物尽入脑中。
朱建平,便是所谓的“大相者”。大相者通过相者记录的寥寥数语,便可将一个人的容貌在脑海中复原。此乃相者不传之秘。刘备称呼为“人脑相机”。
以颜良、文丑,田丰,三人为例。一见面,三人相貌,朱建平已与脑海中储存的面相,相呼应。也就知此人大概出身,记录三人相貌的相者,又给出如何评价。诸如田丰这样的名士,相者给出的综合评语为“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评定等级为“国士无双”。
姓名、出身,这些皆不重要。在“大相者”朱建平的脑海中,乃是按照品级,记录人相。
脑中记录的“国士无双”品级中,有此相貌者,又何须再考。这便让田丰直升黄金阙。
颜良虽改名颜良,“虎狼猛士”中,亦有此人相,亦让他直升五楼。
相者与雇主之间,更是互相成全。
比如,今日在国医馆,相者刘良先是见蓟王车驾送甄逸一家人入馆,后又窥听甄夫人言及胎梦。这便口出箴言:‘此子贵乃不可言’。说完之后,甄家人自然铭记在心。假以时日,当真位极人臣时,甄家人便会想起,曾有相者刘良,言‘子贵不可言’。于是被刀笔吏录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