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服虔笑答:“此去,只为拜访郑公。”
“莫非《春秋》已注成。”又有声音,出自身后。
袁术闻声笑道:“不请自来,曹孟德。”
竟与曹操、孙坚,不期而遇。
“见过曹轻车。”服虔起身行礼:“初稿已成,故欲往蓟国一行。请郑公过目。”
服虔,初名重,又名祗,字子慎,河南荥阳人。少贫好学,有雅才,善作文。入洛阳太学肄业,尤明《左氏春秋》。曾变姓名,为厨工。入大儒崔烈之门,窃听崔烈与其弟子讲论《春秋》。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寐,(崔烈)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郑玄闻其说《春秋》事,大为赞赏。时(郑)玄注《左传》未毕,遂以注稿相赠。虔专心致志,历经寒暑,终撰成《春秋左氏传解》。
《左氏春秋》,汉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以后多简称《左传》。相传,乃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为《春秋》做注成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年代久远,其意难明。故服虔再为《春秋左氏传》注解。等同于,为《春秋》二次注解。
汉时始兴“春秋决狱”。为便于天下学子领悟《春秋》,服虔这套《春秋左氏传解》,堪称《决狱工具书》。兹事尤其体大。
“果然如此。”曹操肃容下拜:“子慎先生,功在千秋。请受操一拜。”
“不敢,不敢。”服虔回拜。
曹操又引荐孙坚,与其相识。待重新落座。何苗笑道:“先生此去蓟国,必受礼遇。蓟王亦当重用。”
服虔眸中忧思一闪而过:“实不相瞒。此去,亦为避祸也。”
“哦?”何苗不由一愣,脱口而出:“河南腹地,帝国之中。何祸之有。”
服虔答曰:“不瞒使君。荥阳群盗聚集,暗流涌动。不出二年,当有大乱。”
闻此言,孙坚虎目微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