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祭拜完毕后,下一路便是献陵,一路祭拜下来,花了几天的时间。当队伍再重新返回乾陵的时候,群臣再于道左阻车劝进。
这一次李潼终于不再推辞,在群臣拥从之下复入乾陵,于庙堂内自他奶奶武则天手中正式接过了包括传国玉玺在内的诸皇帝符玺,成为大唐真正的皇帝。
新皇登基,大典仍需归京筹备,不过在乾陵的时候,李潼还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了几道制令。首先就是改元正朔的问题,以明年为开元元年。
开元盛世对每个国人而言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李潼虽然心里对他那小堂弟李隆基多有调侃,但其实内心里对于开元年间的强大与富强也是充满了崇慕。
起码就他眼下所接手的帝国现状而言,是远远比不上开元年间的全盛时期。取年号为开元,与他而言既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兴治的决心,同时也是一层警醒。他希望他的开元盛世能够更加持久,不要再有海内悲戚的天宝余波。
除了改元之外,另有就是针对几个身份敏感的皇室成员的处理。已故相愍王陪葬乾陵,但其嗣子李成器则废为庶人,诸子俱降封郡王,少子李隆业为嗣相王。庐陵王李哲不守藩节,废为庶人,怜其宗家故息,以长子李重福为英国公而嗣守其宗。
至此,洛阳那一场闹乱所造成的余波才正式画上了句号。之后群臣便拱奉圣驾返回长安,开始进行真正的登基大典。
第0801章 天与神器,斯世永享
黎明时分,笼罩在长安城上方的夜色仍然极为浓厚,然而大明宫内外已经是非常热闹,诸宫苑殿堂之间华灯火树、绚烂至极,各种各样的灯火光辉将此间夜色扫除一空,来来往往的宫人宦者们也都忙碌得热火朝天,在内监宫官们的呼喊之下进行着各种事情的筹备。
这一次皇帝登基大典的举行,不仅仅是李唐社稷的存续有继,也是大明宫建成起来所举行的第一次皇帝登基大典。当中牵涉到许多细节的调整,因此内外官人们也都紧张无比,务求典礼进行能够尽善尽美。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朝廷挑选出了王绍宗、朱敬则、唐绍等熟知礼仪掌故的十几名朝臣担任礼官,而宫中内侍省也有老太监杨冲等多名曾经亲身参与几次皇帝登基礼事的内官参与备问,诸内外官员统归宰相、礼部尚书欧阳通所领掌,统筹礼仪诸事。
从前日圣驾返回长安开始,相关典礼便如火如荼的筹备起来。之所以二事不能同时进行,也是因为朝廷预算实在有限,许多登基大典所用的文物张设之类,都要等到祀祖完成才能运回长安。
诸如皇帝行驾驻跸所需要用到的大次帐幕,单单为了打制这一份礼器,成本便需要万数缗之多,这还仅仅只是物料的投入,若再加上人工、精技等因素,价值就更加的无从估量。
包括之所以将典礼举行的场所选在东内大明宫而非西内太极宫,也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量。自高宗时期开始,大明宫便成为皇家主要居住办公的场所,尽管之后十几年间朝廷中枢一直留在东都洛阳,但大明宫也仍不失修葺。
至于西内太极宫,则就荒废的有些严重。尽管行台创设之后也曾在太极宫办公数年,但主要使用的还是外朝皇城,至于内宫诸殿堂,为了避嫌兼节省财政开支,行台也一直没有进行过翻修。如今再想重新打理起来,费时费力且不说,朝廷也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预算,只能留待日后府库充盈再作修葺。
尽管预算有些紧张,但该有的规格却不能缩减,这也极为考验司礼官员们的执行能力。除了文物方面与此前祭祀祖陵两器并用之外,也将府库中的存货利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