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0页

现在的局面是明摆着唐军外强中干,而己方则气势如虹,若再拘泥陈腐旧计而拖延不前,无疑会白白错过已经到手的优势先机。

因此在占据了暖泉驿之后,便不乏吐蕃将领充分发挥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应变智慧,稍作休整之后,便亲率本部人马冲出暖泉驿,直向大非川而去。

眼见有人这么做,其他一些原本还在迟疑的蕃将顿时也按捺不住、有样学样。大家一起行动,即便作战不利,无非退回休整防务,就算赞普要怪罪,也是法不责众,每个人需要承受的责罚也有限。可若有人大胜而归,自己错失良机不说,还要背负一个懦夫之名,这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

于是,抵达暖泉驿不久的蕃军前锋们便不再固守此处,而是纷纷的继续向前进发。殊不知,大非川内的唐军前锋们也早已经列阵等候多时,要给这些冒进的蕃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0942章 生死事小,血债血偿

在吐蕃人看来,唐军行军迟缓、外强中干,实际情况自然不是这样的。

虽然主力大军因为战机与辎重等因素、距离渴波谷还有一段路程,可是郭知运所率领的前锋部伍却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甚至早在吐蕃军队到来之前,他们便对暖泉驿周边地形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侦查。

只不过由于暖泉驿并非一个独立的关口,需要同时控制周遭多个据点,才能将此处地形转化为己方的优势。这当中便涉及到一个分兵的问题,再加上郭知运的前锋部伍大多为游弈骑兵组成,在经过一番考量后,郭知运还是决定放弃在此处驻兵,不让这些据点成为限制前锋游弈机动力的因素。

郭知运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果吐蕃前期抵达的人马太多,完全占有了这一系列的攻防据点,势必会给唐军接下来的行动带来阻挠,需要进行破关攻坚的战斗。而且渴波谷关口又关系到黄河九曲的安危,若吐蕃军队站稳脚跟后分兵进入,也会对九曲唐军的调度带来极大影响。

但郭知运作此选择,自然也是经过了充分的考量。

“蕃军远来,其前部徒众必然不盛。况海西之地久为噶尔家割据、势绝其国,虽有峰岭之险,其国中徒卒如行异域、亦难仰此便利。且蕃人势力倾轧、军心不纯,一旦有势可凭,必然既骄且躁,不能因势利导,当中大有战机可觅!”

郭知运年龄并不算老,但已经是从戎十几年的陇边宿将,更曾前往长安系统性的学习兵法韬略,在外事经略方面虽然不像郭元振那样诡计多端,可是对战争中一系列因素的取舍判断也自成章法,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军事人才。

青海地势崎岖多变,而大非川区域则是一片难得的开阔地境。此间地势西阔而东窄,诸如那录驿、暖泉驿等地虽然也都各依山谷沟壑设立,但更多的还是行途补给休憩,谈不上是什么奇险之地。

由于大非川西侧地势平坦开阔,一旦东面有大军杀入,其实很难进行封堵围截。哪怕用兵强如钦陵,当年虽然占据地利优势,但也并没有试图在大非川西侧拦截唐军,而是避开唐军主力,选择对后方的辎重下手。

如今唐蕃两方攻防之势略同旧年,但战场上实际的参战者却换了新人。

唐军虽然是强龙入境,但吐蕃也谈不上是本土作战,所以摆在吐蕃面前的战术选择同样不多,要么是将唐军完全放入大非川,依托后路山岭之势固守作战,要么是迎头而上,在大非川东侧的狭窄之处对唐军进行围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