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谁赢了,谁就有资格写史书。”
斡道冲摇了摇头,说道:“如今局面已经成了这般模样,陛下还是应该早做打算才是。”
“打算?什么打算?又打算什么?”
李乾顺勉强笑了笑,只是笑的比哭还难看:“如果朕早早西狩,倒也不会落得这般境地,如今……如今却又该如何是好?”
……
赵桓自然不关心史书上会怎么记载自己。
史书上怎么记,那是史书的事儿,自己这个皇帝要怎么干,那是自己的事儿。吃饭还可能噎死人呢,那是不是就不能吃饭了?怕这怕那的,最终就是什么都怕,也什么都干不成。
相比之下,赵桓更关心西夏到底有多少沙雕们在给李乾顺和李良辅送钱送粮。
给李乾顺和李良辅当孝子贤孙的沙雕越多,将来要抄的家也就越多,这也就意味着内帑的钱财会更多,同时还能加快长城的修建速度。
赵桓甚至不担心会有几个聪明人在两边下注或者三边下注——
旗子颜色不对,字体不对,旗杆长度不对,用的线不对,插的角度不对……赵桓可以想出来一百种方法把这些聪明人也都抄家,而这些人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忍着。
像这么一举多得的好事儿,那感觉,那feel,简直比作者抄了书评还要让读者花钱订阅都爽。
第一百一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关键的是,这些事情完全可以扔给秦会玩去干,相信秦会玩一定会干得用心,干得舒心,干得漂亮。
到时候自己随便挤几滴眼泪哭诉下几头下注的忠勇仁义,让他们的子女参军去当敢死队,活下来的直接说逃兵,再扔给秦会玩带去建长城,废物利用岂不美哉?
这么一想,赵桓就感觉更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