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全面火力覆盖的同时研究如何精确打击是摸着毛熊和鹰酱过河,提前上千年就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自然就是摸着袁圣过河——
尽管赵桓不太懂这玩意,上辈子在皇家学院时也没太关注过,但是凭借着上上辈子混论坛的经验,赵桓好歹也知道点儿大概。
论坛上不是说了么,杂交出来的水稻其实就像混血出来的婴儿——混血婴儿漂亮,杂交水稻的产量高。
就像是倭奴,倭女漂洋过海来借种的行为不就是杂交?
不行,不能让他们借种,不能让她们把大宋的优良基因带回倭国,应该把来度种的日本娘们儿都扣下,发给大宋的百姓当小妾。
扯远了,不能光琢磨倭国那些杂种,正事儿还是得研究杂交水稻。
可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尽管赵桓知道那么点儿大概,但是是杂交水稻这玩意也不是说弄就能弄出来的,除了要选种育种之外,还得想办法铺开。
而且就算成功铺开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米价狂跌——无论米贱米贵,其实最后都特么伤农。
当然,当皇帝就得当的舒服,不能什么事儿都自己干。诸子百家里不是还有个农家么?
“所以,农家传人到底在哪儿?”
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家主人姓赵
都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可是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专业的人在哪儿?
农家早在东汉中期以后就因为儒家所谓的“重农抑商”而迅速衰落了!
因为儒家所谓的重农,其实是将大部分的重税加在了农的身上,抑商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抑——
偏偏农家讲究的是农本商末,《吕氏春秋》关于农家的部分还提出来了统一度量衡以避免商业投机,甚至要求在每年的仲春和仲秋两个月,由国家统一组织人力划齐度量单位,统一衡称,平整量器,修正溉具。
真要是按农家学说提出来的这些规矩去办,那特么不就成了连自己家的商也一起抑?想要让正人君子们损了自己的利益来提高那些泥腿子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