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但是,即便往外卖,也基本上都是先卖给互相熟悉的,买房买地的这人还得有个好名声,要不然四邻直接闹到衙门去,这事儿还是得黄。

像某些穿越小说里面的主角穿越后大把撒银子买地的情况,基本上就是瞎鸡儿扯,一点儿都不靠谱。

再加上十亩地的赋税跟一百亩地的赋税差距太大,而西夏和交趾那里又是三免五减又是给种子耕牛农具和安家银子,谁还愿意留下来?谁不希望拥有自己的土地?

再说了,就算愿意留下来等着官府分配或者购买那些地主不要的土地,那也得先想想自己能不能买得起。就算买得起,大多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所以就出现了大量的地主开始清退土地的场面。

倒是汴京城的房子依旧没人愿意出手,使赵桓想要扩建皇城的想法又一次落空。

而更加神奇的是,随着大量的地主开始清退多余的土地,大宋又出现了一种更加操蛋的事情。

史称百万疯狗出笼记。

第二百八十一章 百万疯狗出笼

众所周知,大宋所谓历朝历代最牛逼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其狗屁不通的统计方式上的(不懂的可以往前翻,朕也忘了在哪章写过),而实际上的贫富两极分化却是十分严重的。

那些富裕点儿的或者稍微只是穷了那么一点儿但是还能凑合着活的也就算了,那些穷的叮当响,一条裤子全家人谁出门谁穿,想干点儿农活都得趁半夜没人的时候光腚去干的,那这些人该怎么办?

以往的大宋官府选择了凉拌。

正所谓穷不过三代,三代之后这些穷鬼就死光了,到时候还会再产生一批新的穷人,所以也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但是现在的大宋不能再对这些穷鬼们视而不见了,因为朝廷需要大量的劳工,需求大到一两百万不嫌多,十万八万就嫌太少的那种。

然后地方上的官老爷们就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

以前不把这些穷鬼当人看,是因为皇帝本身也没把他们当人看。但是现在赵桓这个官家中的另类把这些穷鬼们当人看,什么百姓的饿死数量、地方人口的增长比例、地方百姓均年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等等乱七八糟的指标成为了地方官员政绩的考核标准后,这些穷鬼们的生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