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页

赵桓却摇了摇头,笑道:“三月可平?依朕看来,他们连一个月都撑不过去。”

想要造反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力,且民心不向朝廷。

其次,就是叛军要有一个完整可行的造反纲领来忽悠百姓。

再次,叛军方面必须有足够的军事人才以及军用物资的储备。

儒门世家不缺粮食也不缺刀剑盔甲之类的军用物资,他们甚至有能力制造掌心雷和火铳。

问题是有能力制造归有能力制造,大规模供应战争所需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能造原子弹的国家有好几个,但是能大规模供应枪械和子弹的也就那五大善人。

除此之外,儒门世家方面也缺少足够的军事人才,要不然也不会干出来在军粮里投毒这么二逼的事情。

更更重要的是,大宋朝廷之前对地方的掌控力确实不足,但是赵桓所改制的布政使司制度却能让朝廷直接指挥到县、乡一级,且民间百姓大多都是心向赵桓。

连这么几个造反成功的必要条件都不具备,怎么成功?

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登基?这是灭国的劳功!

太祖爷曾经说过,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可是世家门阀有什么可以团结的力量?

儒门世家想要从皇帝的手里分权,所以皇权不是他们的朋友;儒门世家打压武将勋戚,所以将门勋戚也不是他们的朋友;儒门世家想要骑在百姓的脖子上拉屎屙尿,所以百姓也不是他们的朋友。

想要靠着许以重利来拉拢勋戚武将和百姓?

大宋的军队现在虽然不是完全的军功爵制,但是军人的地位却已经一再提高以及大宋对外战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东华门外唱名者为好男儿的狗屁说法已经成为了历史,封狼居胥的呼声反而越来越高,这些勋戚武将们现在恨不得把赵桓这个官家当成神明一样来供奉,指望他们去造赵桓的反?

别说什么狗屁的从龙之功,因为再高再好的从龙之功也得有命享受才行——论行军打仗,现在大宋的火器和作战方式就是在赵桓的指导下才完成的,大宋的勋戚武将们没谁觉得自己比赵桓更牛逼;论收买军心,汴京讲武堂的存在不仅让大量的中下层军官有了上升的渠道,同时也为大军储备了足够多的军事人才,所以赵桓根本就不担心勋戚武将们跑去造反。

至于底层的那些百姓……一个为了自家百姓能拿着异族大筑京观的皇帝,一个明诏永不加赋还时不时就免赋免税的皇帝,一个让所有人都有书读的皇帝,一个能给百姓带来诸多好处的皇帝,百姓吃饱了撑的才会跑去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