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页

王县听了徐随珠的提议,让邮局在这里设了个邮筒,买了明信片,当场就能投递,方便游客给亲朋好友寄送信件和包裹。

男生们见状,不仅当场寄出了明信片,还三五成群的合买起干海味。

人还在这呢,特产先一步寄往家里去了。还不用他们大包小包地扛,多省心啊!

短短个把钟头,这个四十三人的师生团的消费,让村民们看到了“一条街”的希望。

原先听县里来人说这一条街的前景多么多么好,大家心里其实都没什么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下大家都信了。

第432章 想酸也酸不过来

涌来看热闹的镇民们见短短时间,昔日连通往镇上的路都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小渔村如今发展得这么好,不禁羡慕不已。

这才多久啊,泥泞路被柏油路取代、村道也硬化浇上了水泥不说,还拓宽了,瞧这道路宽敞的,都能通卡车了吧?要知道,这只是个小渔村啊,县城的老小区,都不见得有这么好的路。

路边还有序栽种着成行的果树,个别树上还挂着果。可见是从别处移栽来的多年老树,一旦成活就能丰收。

镇民们酸了:这得投入多少钱啊?

直到看到,县里派来的建筑队,正挨家挨户拆土墙、修石墙。离路口近的几户的院墙已经更新换代完毕,下半部分是实心的礁石砖,上半部分是木质栅栏,第一批种下的牵牛花和紫藤,苗头已经顺着栅栏攀上墙头,随着拂面的海风轻轻摇曳。

可以想见,待墙头被牵牛花和紫藤覆盖,将是多么美丽的画卷。

不禁更酸了:“开发就是这样大规模地整饬吗?政府投资了多少钱啊?”

有小舅子在政府机关上班的镇民说起他听来的小道消息:“这算什么!你们看那边,成排的小木屋看到没?那里就是我说的‘工艺品一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