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耐人寻味地古训,台州境内也流传着这样
一个故事。
传言当年台州有位落魄书生进京赶考,跋山涉水一两年才游历到了长安,雄心万丈地参加科举,最终却落榜,心灰意冷之下回到台州。为了支持他赶考,生身父母散尽家财,一贫如洗。
书生站在家门外三次而不入,无颜面对父老。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书生又在家门口站了一夜,看着屋内微弱火光一夜。
自此之后,书生一人远遁深山,一心苦读古籍经书,面对苍茫天地立下誓言,“此生若不金榜题名,誓不还乡!”
渴了,就到溪边清泉痛饮一阵,饿了就摘些野果,捕些小兽果腹。这样餐风饮霞的品质生活一连坚持了两年...
可惜啊,天公不作美,一伙山贼早早便盯住了书生,找好时机后,数十个山贼一拥而上,本以为书生草庐里会有些金银财宝,可惜掘地三尺后除了泛黄的经书还是经书。
一怒之下,这伙山贼把书生打的半死,还烧掉了相伴他两年的草庐和书籍。
当书生再次醒来时,已经在一处整洁素雅,玲珑有致的山庄里。
回想起那伙山贼的暴行,不知是伤势剧烈还是心疼,书生捧面大哭起来。
救下他的,便是天青谷初代谷主。当然,这个时候天青谷祖师还只是一个青葱少女。
整个山庄里除了一个女子之外,就只有一个哑巴了的侍从。
女子名曰梁知音,侍从名曰哑奴十六。
这女子乃秦川望族之后,年幼习武,后来因为不满家族联姻而离家出走,便来到了这台州,在这青山绿水间买了下这栋庄园。
而这哑奴十六也是台州人氏,只是父母早亡,年少时又生了一场大病,便哑了嗓子。被梁知音收留后就服侍梁知音日常起居。
书生随手抹了把脸,这才突然惊觉留了两年的络
腮胡竟然被刮了干净。他连忙对着镜子照了照,一如当年寒窗苦读时的儒雅书生形象。
一个有家不敢回,一个有家不能回。
书生和梁知音一见如故,又是年轻男女。一个世家千金,武艺卓绝。一个寒门子弟,满腹经纶。很快,他们便双双坠入爱河,她抚琴,他研墨,她剑舞,他读书。
在这人间桃源的新月山庄里,岁月静静流淌。
一次偶然之中,书生听一个进山打猎的老猎户言,他父母已经在去年病死床榻,走的时候还紧紧攥着他小时候抄写的圣贤书。
一时间书生如遭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