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遇记忆最后一帧画面里的沉睡少女,和楼下轻抚键盘的钢琴家合二为一。
肖邦从回忆中清醒。
由他哼给她的旋律,未曾想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她弹给他听。
和咖啡馆里弹奏《C大调练习曲》不一样,肖邦发现欧罗拉变换了触键的手法。她的手几乎平行在琴键上,手指起伏成一袭袭波浪——如果尤金·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在这儿,他一定会感叹这双弹琴的手极具美感,甚至会拿出画笔,妄图将它们留在画布上。
肖邦知道,赏心悦目要付出代价,这样的触键方式,极其累手。
除非弹奏的曲子对演奏者而言足够特别,否则完全是自虐行为。
肖邦从不定义夜曲,但他绝对反对把他的夜曲弹得过于浪漫。
自由速度的大师在他人眼中意味着风格多变,企图模仿他的人总是难以抓准。这首曲子一不小心就被弹的过于甜腻,夸张到像吃糖一样。
未婚妻小姐的演奏令他欣慰。他爱极了这种理性、冷静、克制、自持的表达。即使是最激烈的情绪,也述说得委婉优雅。沉默着流泪,温柔地释然。
肖邦不在意欧罗拉的技巧。他从来不是李斯特,他更偏好触键和踏板的表达——况且,这首夜曲本就不要技巧。
但它处理起来又有太多“技巧”:主旋律太长,需要细致的触键和灵活的踏板控制音色的和谐;速度差异不能太大,有的音不能太慢出来;最重要的是曲中反复出现的那句主旋律,要富有变化,否则会满纸尴尬。
他在意的,从来都是内心的东西。
欧罗拉弹给肖邦听的夜曲,仿佛将相同的话在他耳边倾诉了三遍,一字一句,直教他心悸。
她像是忘记了什么,却又从未忘记过。他听不清那句呓语,只知道他的心脏被揪住,有隐痛传来,却甘愿沉溺在梦般的乐海里。随着最后一声叹息,心跳恢复,了无痕迹。
琴键停止。
无声里,一滴水滴,悄悄自蓝色的琉璃中坠落。
他已经很久未有因琴声而落泪了。
欧罗拉,不论你记不记得,我都愿意倾听。
请把内心弹给我听。
*
重新回到普雷耶尔琴行的办公室里,肖邦闭口不言,卡米尔也无意去打扰好友的沉思。
商人将抽屉里的曲谱包翻出来。老实说,波兰人今天哪哪都透露着奇怪,这么随意收纳作品的行为,往常是他最嗤之以鼻的——可他竟然就这么干了,一点别扭都没有。还有方才楼下的琴声……
卡米尔回味着夜曲美妙的音色,抬头扫了眼好友。
反常!弗里德竟然还沉浸在在自我的世界里?
“咳,亲爱的肖,我们该回归正题——聊聊这个,”卡米尔连敲三下桌子,终于换得肖邦一个眼神。他专注地开始审阅手稿,良久后放下它们,给好友比了个手势,“弗里德,我给这个数。”
肖邦式冷漠的假笑浮现在他脸上,卡米尔早已预料到——一旦他俩谈及版权费用相关,二人从来都会忘记他们间的深情厚谊。
商人天性锱铢必较,作曲家对此罕见地从不妥协。
“你的良心呢,普雷耶尔?给你两个选择:一,东西还我;二,加价。”
卡米尔轻叹一声。和肖邦合作久了,这种场景早已上演过无数次。在世人眼里波兰人是不谙人间的天使,也只有在交出作品的时候,这个男人才会染上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