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五章 权衡(二合一)

代晋 大苹果 2983 字 1个月前

一番介绍之后,王绪未了说道。

李徽没有说话,苻朗却大笑起来:“王大人这话可没道理,怎么夹枪带棒的指责起我们来了?你们自己作战不力,不做自我反省,反倒怪到我们头上来了。我徐州大力支援你们那么多物资盔甲兵器战船,还有强力火器,结果你们却大败而归。你们该反省自己的无能,而不是找理由推卸责任。”

荀康抚须附和道:“元达说的对,此事跟我们又有什么干系呢?王大人的话令人费解。”

王绪并没有生气,微笑道:“元达所言甚是,此次兵败,乃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识人不明,谋略不足,岂能怪他人。我也只是这么一说,并非责怪或者推卸责任。不过荀大人说此事跟徐州无关,我却不敢苟同。徐州乃我大晋之徐州,李刺史乃我大晋重臣,局势至此,已经颇为严峻。桓玄叛军定会进攻晋朝。我大晋国祚危殆之际,李刺史自然不能坐视。此番本人前来,便是受朝廷所托,前来和李刺史商议如何应对的。当此之时,凡我大晋臣民都不能置身事外,何况是李刺史。李刺史,你说呢?”

李徽微笑道:“王大人所言甚是,我自然不能坐视。但不知会稽王希望我怎么做呢?”

王绪点头道:“还是李刺史快人快语。不瞒李刺史说,当下会稽王心忧如焚,陛下寝食难安,朝廷上下束手无策。若李刺史不伸出援手,恐怕事情便不可收拾了。桓玄攻入京城之后,徐州也难自保。所以,会稽王命我前来向李刺史请求救援。此番光是援助物资粮草怕是不成了,会稽王希望李刺史出动东府军,会同朝廷大军一起反攻桓玄逆贼。不知李刺史意下如何?”

“出兵?哈哈哈。想把我徐州拉下水?会稽王打的好主意。”苻朗大笑道。

王绪皱眉道:“元达此言差矣,何为拉徐州下水?徐州兵马难道不是我大晋的兵马么?李刺史难道非大晋之臣?此番我并非携旨前来,若我携陛下之旨前来,要求徐州出兵靖难,难道李刺史还抗旨不成?正因为考虑到李刺史的感受,才提前来商议。”

苻朗冷笑道:“王大人,休得以朝廷的名义来绑架我家主公。我徐州出不出兵,可不是朝廷一道圣旨便能定夺的。会稽王想要我们出兵,那也不是他想这么做,我们便要遵从的。有些事不必说的那么明白,免得教人难堪。”

王绪点头道:“元达之言,我心自知。但大晋危殆,桓玄若入京城,恐非所有人之望。朝廷如今无力抵挡,退守京城。而桓玄是不会罢休的。若徐州不肯出兵,恐怕便要任由庐江樊城历阳三郡归于桓玄之手了。桓玄大军东进,必从此三郡过。若李刺史肯拱手将三郡送人,那也无妨。只怕这么一来,桓玄气焰更甚,而李刺史威名受损,为其所轻慢了。若李刺史不肯让出三郡之地,便不可避免要同桓玄作战。就算我们不请求你们出兵,怕是徐州也不能置身事外。所以,一起出兵,联合进攻,乃是上策。当然,以本人个人之见,李刺史还是明哲保身为好,将三郡拱手送于桓玄,或为明智之举。毕竟桓玄势大,李刺史便是这么做了,也无人指谪。”

王绪阴阴阳阳的说了这么一番话,隐含激将之意。他的意思其实也很清楚,那便是,你们不肯出兵怕是也不成,因为桓玄会攻庐江樊城历阳三郡。除非你们让出三郡示弱,否则便不得不与之作战。朝廷愿意和你们一起出兵作战,那反倒是对你们有利的事情。

李徽大笑起来。

“哈哈哈。王大人,这么说来,我倒是非出兵不可咯?会稽王一路退到姑塾,将三郡置于前线,怕便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吧。哎,我该怎么说呢?会稽王打仗不行,暗地里打这些小算盘倒是颇为精明。王大人,你觉得我会为了这三郡之地,将我徐州卷入和桓玄的大战之中么?那三郡之地,对我而言当真那么重要么?”李徽笑道。

王绪沉声道:“李刺史,三郡之地或许不入你法眼。但若加上整个淮南和豫州之地呢?”

李徽道:“此言何意?”

王绪拱手道:“会稽王已经上奏朝廷,拟加授李刺史领豫州之地,加扬州都督府大都督。都督青徐豫兖幽五州军事,另都督江北诸军事。大江以北之地,皆由李刺史掌管军政要务。朝廷上下已经原则上同意了这样的安排。李刺史,只要你出兵,圣旨旋即下达。这三郡之地固然很小,但江北之地可就大了。整个江北之地,方数干里之地,百姓数百万,也只有李刺史能得朝廷如此信任,能担如此重责了。”

李徽一愣,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来。

“呵呵,朝廷好大的手笔啊。之前兼领三郡之地,会稽王都推三阻四,现在为何这么大方起来了?我来猜猜为何?是不是慷他人之慨,知道江北之地守不住了,所以乐得送于我家主公,以骗取我家主公出兵?”苻朗讥讽道。

苻朗之言毫不留情的戳穿了真相。不过王绪并没有辩解,脸上甚至没有任何尴尬的表情。

“这种事,何必明说?心中了然便可。我并不否认,如今的局面,豫州和江北之地都将难保。与其为桓玄所据,不如交到李刺史之手。这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好交易么?李刺史得江北之地,名正言顺。而我大晋也得以保全,不让逆贼占据我江北沃土,又能和徐州联手拒敌,一石三鸟,何乐不为?李刺史,你觉得如何?”

王绪的话甚为直白,因为他知道,与其遮遮掩掩,不如赤裸裸的提出交易。况且,这样的心思,又怎能瞒过李徽等人?越是遮掩,反而越是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