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各自回报

好像在说,陛下,朕已经先你一步北伐成功了。

柴荣嗤笑一声,并没有把赵匡胤的事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收复燕云十六州只是北伐的第一步而已。

若赵匡胤因此就沾沾自喜,那他的成就也不过如此了。

赵匡胤见柴荣没什么反应,顿觉有些尴尬。

“朕自得了小天的教诲之后,开始重视原本的重文抑武一事。

刻意培养提拔了一批青年军官进入朝堂。

与日渐形成规模的文官相互制衡。

这次朕竭尽全力也不会让原本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再次诞生。”

赵匡胤说完军事方面的事情后把话题转到了自己的朝堂之上。

任小天微微点点头。

有了经验教训之后,再加上与其他皇帝相互沟通交流学习。

赵匡胤的政治头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若是他之前还有种武夫皇帝的气质,那他现在就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全能帝王了。

赵匡胤发言完毕坐下,接下来就到了宋仁宗赵祯。

赵祯在位期间可谓是宋朝国力的巅峰时期。

因此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自然没有多少可说的。

但是他也已经按照任小天以及其他人的建议开始着手处理背后的隐患了。

只是办事稳妥的他并没有像宋神宗那样大力的变法,以免激起不必要的反抗。

而是选择慢慢的潜移默化,以质变取代量变。

唯一头疼的就是冗兵问题,其中牵连的利益盘根错节。

即便赵祯身为皇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好在有了潘美、曹彬、岳飞等武将的帮助,冗兵的战斗力也不像之前那么低下了。

虽然短期内还不适合起兵北伐,但总的来说已经初步具有了战斗力。

在面对辽国的威胁时也不再总是吃败仗,而是互有胜负。

相信再有个几年的功夫,等军队战力再上一个台阶之后就能正式发动北伐了。

毕竟赵祯虽然是位仁慈的君主,但并不代表他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愿望。

赵煦那边相较之下就刚猛的多了。

与太皇太后高滔滔的权斗中大获全胜,彻底掌握了大权。

本来就属于狂热好战分子的他,有了援军和火器的加持下又岂能不出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