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耕田租给无地可种的百姓,无偿给予农具、耕牛,收粮之时按四六分成。】
【替天教四,百姓六。】
【期间,替天教将履行并州同样的政策,免除赋税三年,可与砍杀士族豪强获得的免赋税叠加。】
【直至——耕种满五年。】
【这土地就会成为百姓的私产。】
【至于多出的土地将优先赔偿给失去性命的军兵家属,其次便是按战功给予军兵们的家属,最后在轮到孤寡老幼。】
【但你禁止土地买卖,但如果获得土地的百姓确实有困难的话,替天教可以为其提供“贷粮”度过困难,直至收成在偿还。】
【教育改革上——】
【对于教育,你尤为看重。】
【因为你明白,想让百姓觉醒,你就必须扫除他们的文盲,让他们识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尽管在查抄士族豪强们时,你获得了大量的书卷,藏书。】
【但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为这些看似数量多,但面对百姓的数量,根本不够分。】
【更别说,他们又不识字,给了也没用。】
【总不能让他们自学吧?】
【这不现实。】
【至于让人去教习,也不现实。】
【因为你的识字人才,本就少的可怜,甚至治理地方都不足,再别说加上你的改革,他们也全都盲忙的脚不沾地。】
【睡醒就干活,干到不得不休息才就寝,全当牛马用,根本分不出来。】
【因此,思来想去,你只得另寻他法——】
【你令工坊工匠开始将常用的文字刻于箭杆,每支箭携带1字。】
【总计千字。】
【准备用以城防军和承天军的训练。】
【军兵训练时,射出箭矢后,要先大声朗读箭矢上的文字,在射出,以此先让军队扫盲。】
【这样一来,以后你就可以让学会的城防军白天训练,晚上前往村落,教导白天耕种完土地的百姓。】
【从而开展缓慢的扫盲,等以后人多了在实行新的政策——】
【“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做完以上这一切后,你如此感叹着,随即又将视线转到了新的领域——】
别,哥们。
你别转了。
不然我都快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和你是同一个人了。
看着眼前一系列的消息,吴信嘴角一抽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中。
就像是他刚刚说的一样。
他们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不然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什么会这么大呢?
以上,他感觉除了那个军事改革他可以做到。
至于其他的,他可能…大概也确实能。
不过肯定是没有模拟中的自己想的那么完善的。
军事改革中不多说,看那个诉苦大会就知道了,取了什么经验和灵感。
民生改革相同。
但还采用了曹魏时期的屯田和北魏时期开始的均田制,不过也是有改良。
扫盲,也就是教育改革。
吴信有些不确定。
但记忆中还是告诉他,这个改革其实有可能是取自例如秦、汉、元朝代之类的灵感。
这三个朝代,都有在兵器和箭矢上刻字的习惯。
不过他们并非教育。
秦朝刻字,是管理,是检查工匠的质量,知道是谁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