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程昱”,其名字就被划掉了的,但是下面写着“烹杀其族”“昭告其罪”这两条复仇条款,却依旧没有被划掉。
毕竟,士颂现在还在荆州,灭程昱其族这事,还得等自己攻入兖州才能做。
士颂正准备翻过了那些曹魏内部“必杀”的名单,忽然嘴角微笑,轻轻地把写着乐进二字的那张纸撕了下来,丢到一边。
而后,他很快翻到了“叛臣”这个类目之中。
士颂很仔细的把每一个在自己失势后叛投曹操的文武名字都记在了上面。
武将里面,有庞乐、张鲁、刘璋、孟达、赖恭、蔡中,蔡和的名字。
其中,蔡中蔡和已经伏诛,当年蔡瑁也算是抛家舍业的南下追随自己,这两人看似篡得了蔡氏的家主之位,但随着蔡瑁跟着士颂杀回来,襄阳蔡家也算是要拨乱反正了。
其他的人里面,张鲁刘璋二人还真就在襄阳城内。
本来曹操是想要借二人在益州的名望,用来削弱士颂在益州的统治的,虽然没什么效果,但毕竟名义上来说,这两人的地盘,是被士颂“强取豪夺”走的,有这个理由也就够了。
而现在,背叛了士颂的两人,早已经被拿下。
还有当年在襄阳城内掌握一定部队,却选择了投降的赖恭,成为这个时间线里,周瑜反间计中的倒霉蛋。
这人本来就在襄阳城内的地牢里,都不用士颂自己动手去抓。
庞乐这个西川降将本来是跟着曹操大军一起出征的,目前还没有消息,但是其人在襄阳城内也是有家眷的。
后来士颂才得到消息,庞乐其人,在赤壁大败时,就死在乱军之中了,倒是便宜了这个叛徒。
投降的武将之中,只有孟达算是因祸得福,被曹操押送回了许昌,回到了他的好友曹丕身边。
不过在士颂看来,问题也不大,后面灭了曹魏之后,这孟达叛贼是跑不掉的。
相对于武将,当年襄阳城“不战而降”的主要原因,便是襄阳城内的“有识之士”们,那些个读圣贤书,心怀天下的文臣们,尤其是世家出身的文臣们。
当年就是他们的鼓动、胁迫下,让襄阳城瞬间陷落。
名单上的叛臣文臣之中,一大半都是这些人的名字。
当然,其中不乏一些人,早在襄阳城外一战之前,就已经投降了曹操,但士颂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部记在这个小本本上。
如蒯越、华歆、虞翻、蒯良、阎圃、王朗、彭羕、崔州平、潘濬、孙邵、邓羲、王粲等人,在这个风云动乱的时代,也都算是一代良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士颂没有一丝要放过这些人,和他们背后家族的打算。
蒯越蒯良两兄弟,自己当年那么的重用他们,结果他们给自己的是什么,先后叛投曹操,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这两人目前远在邺城,但是蒯氏一族的根本是在荆州,灭族掘坟这种事情,对于他们家而言,士颂是绝对要做的。
“你们欺负我良善,觉得我这人心肠好,仁义之主,背叛了我也没有什么损失。”
“那我这次就要你们知道,好人被逼急了,会变成地狱归来的恶魔。”
士颂的内心深处,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可能很残酷,但是他一遍遍告诉自己,好人,在这个乱世,是没有好报的。
至于华歆、王朗、彭羕、潘濬、邓羲、王粲、刘先几人,其人本身虽然被自己杀了,但是他们背后逇家族,自己也绝对不会放过。
虞翻本来也在曹操军中,只是战乱一起,现在还没有消息。
而阎圃、崔州平、孙邵等人,则是已经让人在城内好好搜索了。
当然,这个复仇小本子上,还有一些其他的名字。
袁忠、严畯、卢诞、徐干、仲长统、来敏、司马望、荀悦、陈忠、钟演、郑浑、吴范、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杜琼、宋忠、傅巽、司马遗、杨伯、刘度。
任何一个当年在楚国任职过的文臣,只要是士颂认为受过自己厚待,不应该投降的人。
一笔笔账,都被自己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人,只要还在襄阳城内,就别想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