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国还没离开新房,王新军就找了过来,他去吴家给赵振国送机票,听说人去新房子那边了,索性就开车过来找他。
王新军问他用不用打家具。
那肯定需要啊,而且照赵振国的意思,全安排红木才好。
如今红木价格还很低,除了楠木稍微为人所知以外,紫檀都不算是贵重品,只能算是好东西罢了。
一把紫檀椅子三四块钱,一面墙的博古架也就六七块钱的生意,在潘家园琉璃厂这些地方私下就有交易的,就是走“官方渠道”,也不会贵到哪里去。
譬如一张红木茶台,放在三四十年后,售价或许能到数十万元甚至更多,但在当下,也就是百元稍高的水平,就这还得加上层层渠道吃掉的利润和消耗。
毕竟运输需要金贵的卡车、汽油,还有银贵的司机,长途跋涉运到京市,还是值些价格的。
只是比起后世动辄数万,数十万,偶尔还会破百万的价格,那就不足为道了。
除此以外,现在的木工也极便宜,尤其是能雕会刻的匠人,若是放到三十年后,都是能拿百万年薪的大师,就目前的市场…即便是把半人厚的红木雕得比花还美,工钱也不过百元。
用“慈善”形容都不为过。
若是没有心理负担,或者想做收藏用,完全可以私下去收古董红木,只要稍稍加点钱,二道贩子半天就能收满几间房的老家具。
赵振国是没有心理负担的,但也知道不能太高调,当然,就时代背景来说,现在用红木并不算出格,这会儿最有格调的是西式家具,等改革开放后,世人从各种渠道知晓外国的生活,这股势头只会更猛,到时红木家具也更好收。
他明白身处一个时代就要明白时代的生存法则,改革前夕一向是最动荡、流血最多的。
他比如今的任何人都知道往后十多年社会的激荡起伏,时代的激流波澜。
别的不说,明年确定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的议题,后年知青大返城就会拉开序幕。
数百万的在乡下煎熬、蹉跎数年岁月的人回到城里,可想而知,以现在的生产生活方式解决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待业青年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词也就出现了。
没有工作、受了委屈、前途渺茫的人会做出什么事呢?
混乱只会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