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殿后(上)

“原来是这种‘水雷屋’的小家伙,我还以为是新的重巡洋舰下水呢。”

“我们的【‘最上级’轻巡洋舰】完成所有155毫米炮塔更换为203毫米炮塔的工作了吗?”

“预计1个月内就能全部完成更换了;可惜陆军那帮家伙占用了太多预算,否则我们既然已经不续签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何不多造几艘重巡洋舰和超级战列舰呢?”

海相米内光政对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六的抱怨感同身受,自从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倭国海军得到的预算基本就停滞不动了,而同一时期,陆军得到的军费却是节节高,这就让倭国海军上下极为不满。

——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倭俄战争,胜负手都是海军打出来的,倭国是海洋岛国,怎么能让陆军军费超过海军呢?看看英国都是怎么干的?

就连地理优势无比明显的美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后,投入海军的军费就迅速超过了陆军军费,而美国“大白舰队”的全球巡游,可是极大的“伤害”了倭国的感情。

要知道倭国的首都东京就在大海边上,绝大部分重要城市也都在海边,一旦海军跟不上美国的扩军步伐,就很可能再度出现“黑船来袭”的事件,届时海军上下都将是倭国的罪人。

小主,

“陆军那帮家伙现在在大力鼓吹南昌会战的胜利,要求进一步加大在华夏的兵力投入,如此一来势必要增加更多陆军预算,如此一来我们哪还有预算扩充海军,实现对美7成?”

对美7成的算法,是沿袭当年对马海战前的测算;在倭国发动倭俄战争前,倭国认为只要能达到对沙俄主力舰7成的吨位,便能击败沙俄舰队。

后来对马海战的胜利则进一步强化了倭国海军对这一理论的崇拜,至30年代,这个理论更是被尊为圭臬,不容有反对意见。

然而英国提出,美国同意,最终各个海军强国坐下来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让“海军假日”中的倭国被限定吨位只有美国的6成,根本就达不到对美7成的要求,因此这事一直让倭国海军所诟病。

为了想方设法达到对美七成,倭国海军干脆搞了个瞒天过海的玩法——既然条约中限定轻巡洋舰的标准是装备不超过155毫米口径的舰炮,那么就让【‘最上级’】以8500吨排水量的轻巡洋舰名义建造,安装5座155毫米三联装炮塔。

但该炮塔单重与203毫米双联装炮塔相当,一旦条约失效,可随时更换为203毫米主炮,成为重巡洋舰,加上偷偷摸摸上报的明显压低的排水量,这一级的巡洋舰一旦更换炮塔和其他内在弹药和防护后,吨位将超到吨。

尽管如此,倭国海军还是深感不足,尤其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的山本五十六,对于美国的工业实力实在是忧心忡忡。

“倭国与美国作战绝无长久作战之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