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第5战区的整补(上)

第五战区则是着名的杂牌军战区,战区里面有着五花八门各派系部队。

其中战斗力比较强的为李品仙第11集团军的桂军,这是李宗仁的嫡系部队;还有能打硬仗的张自忠西北军为主组建的第33集团军;另外还有战斗力较弱的川军王瓒绪第29集团军(实际由副总司令许绍宗为代总司令)和孙震第22集团军(旗下的李家钰第47军被分割至第二战区使用)。

两支川军集团军武器差也就罢了,在台儿庄会战中,第22集团军下属的第41军驻守滕县和在滕县外围的各师均遭鬼子重创,前敌指挥兼第122师长王铭章等高级军官更是集体殉国,造成第22集团军的战力被削弱相当严重。

至于江防军郭忏部3万余人是中央军,战斗力较川军为强,但兵力不足,而且没有军委会同意不能随意抽调。

而武汉会战后,原属第五战区的中央军胡宗南集团军和西北军孙连仲集团军两支劲旅,都因为其他战区的需要,先后调走,第五战区的实力在武汉会战后,有相当的减弱。

除了兵员补充慢,优先级低之外,除新调入的汤恩伯第31集团军,其余各个集团军武器弹药皆严重不足。

第五战区这么多现有这么多部队里面,没有一支部队的装备是比较好的,也没有一支部队有重武器,都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轻武器。

以第五战区的骨干力量之一——张自忠将军的西北军第33集团军为例,一个师用四五种步枪,包括苏制莫辛纳干,鬼子三八式,国产老套筒,国产中正式,捷克式毛瑟步枪,德国式毛瑟步枪,光是弹药就有好几种,既有尖头弹又有圆头弹,连刺刀都是七八种。

三八式的三零长刺刀是倭刀式样,长度长半米以上;莫辛纳干是苏制的四棱刺刀,只能刺不能砍;国产老套筒是仿制三零式的刺刀;中正式则是仿造欧洲式样的长刺刀;捷克式毛瑟和的德式毛瑟都是原版欧洲刺刀,长剑式样,但是刺刀较鬼子的三零式刺刀短上不少。

这些不同种类的刺刀连接上步枪的方式各不相同 ,因而不同类型的步枪之间根本无法通用。

最惨的川军由于不是第5战区的战力支柱,因此哪怕第5战区司令部没有刻意歧视他们,川军得到的补给仍然是最少的,平均一支步枪只有10来发子弹,几乎能跟八路军看齐了。

就是战力核心的桂军和西北军,平均每支步枪子弹也不到5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