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浑身汗毛都站岗

不管是汤亭林还是王学洲,上朝时两人都竖起了耳朵认真听事情。

一如既往的六部汇报各自的工作,还算平静,接下来就是汇报地方上的事情,关中此次的旱情再次被提及。

汇报的官员声音颤抖,小心谨慎的用词,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站岗,生怕仁武帝暴怒。

今日显然运气不错,仁武帝没有暴怒,只是冷静的开口:“既然水紧张,吃都不够,那自然是无法灌溉了,粮食大减已成定局,朕现在关心的不是粮食,而是人。当地百姓因为抢水一事已经发生过多起械斗,这样下去不仅于安稳不利,人口也要流失,诸位有何办法解决?”

听到仁武帝的话,朝堂上的人全都松了口气。

今日陛下还算正常。

于是有人陆陆续续提出了法子。

“臣建议,目前最重要的是水,人离了水不能活,因此百姓为了活下去自然会争夺水源,应从其他地方调一些水过去,先解了燃眉之急。”

有人开口:“调水说起来简单,如何运输、保存就成了难题,温度这么高,那么远的地方运过去,只怕到了地方就先蒸发了一大半,再加上运输的人吃喝用水,不仅成本高,效果也不显著。”

“那也总比看着百姓全都渴死强,只要做了,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至少知道朝廷没有抛弃他们,活着的希望也能多几分,更不会出乱子。”

“言之有理,除了水之外,还有粮食,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百姓家中的余粮不多,只怕到时还要拨一些赈灾粮过去,只是无水,这粮也不好赈·····”

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旱灾是难度最大,最难预防以及无力改变的,甚至都不知道它能持续多久,但是带来的伤害却是持续加深的。

当地的县令能做的都做了,但情况还是一天天严重,这才不敢隐瞒抓紧上报。

听着一群人讨论许久,王学洲没忍住站了出来:“臣有话要说!”

“臣听诸位大人议论许久,有几条想要补充一下。”

“一,臣建议寻一些资深的挖井的匠人,不管是观察植被,还是挖土、看鸟,总归他们经验丰富,可以帮助寻找可能有地下水的地方,让他们试探着挖一挖,看看有无可用水源。”

“二,运水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想办法引水,储水,寻找自然水源。我记得《地理志》曾记载过关中桃林县鸟鼠山附近有一条渭河,流经七个县城,就算如今干旱成灾河床干涸,也可以趁机修一条河渠到其他地方,等水位上涨时引水过去,储水以免下次出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