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印(6.5K大章,双倍月票活动0点后开启,求月票!)

武斗到底是有趣的。

武斗开始后不久,广场上的气氛就重新开始热烈起来,各种法术爆响声,调气呼和声,加油呐喊声,汇成一片。

武斗又没有限制,五行、罡煞、剑术、符法、雷法等等,五彩斑斓的法漾灵光让人目不暇接。

至于在祈晴雨章程中大放异彩的程心瞻为何不下场,众人猜测可能是方才他施展坛法耗尽了法力,毕竟那样一场雨做起法来肯定不轻松。

也有人猜测程心瞻是怕露了怯,兴许他真正武斗起来并不如何,所以为了避免折损名气,索性不下场。

还有一部分人,眼力了得,能看唇语,“看”见了程心瞻向他师长解释的话。

这些人心里不一定认同说程心瞻下场了就一定能占前三名,但总归来说,心里是稍稍放轻松些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和程义符过手,但今天得前三是能观摩天师印的,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

各人都拿出了看家本领,让这场武斗别开生面。

一直到太阳落山时,这武斗才比完。

程心瞻如享佳酿,这场武斗实在让他受益匪浅。

小天师宣布了武斗的名次。

二境场:

第一名,龙虎山天师府道士;

第二名,西山万寿宫净明派道士;

第三名,庐山剑派剑侠。

程心瞻很有印象,第一名龙虎山的道士确实是力压群雄,罡煞齐出,龙虎之形宛若实质,第一名当之无愧。

郑妙机道兄应当是和他有过节,守擂时点名要他上来,不过却惜败一招。不然以郑道兄的实力,进前三是没什么问题的。

第二名净明派道士的表现堪称惊艳,手拿一把拂尘,再念御一柄飞剑,一身水法出神入化,等闲人近不得身,飞剑灵动锋锐,所向披靡。

第三名是老熟人,正是蓝逾青,他的双手法剑更加刁钻了,让人疲于应对。

一境场:

第一名,龙虎山天师府道士;

第二名,三清山万法派道士。

第三名,兵锋山神霄派道士;

这一境的头名也是程心瞻的熟人,正是梁真敬。

不过程心瞻看得出来,梁真敬脸色不太好看,至于原因,他大概也能猜出来一些。两人初见时,年纪境界都差不多,但梁真敬现在还是一境。

要说是梁真敬资质不够,程心瞻是不信的。

他和梁真敬打交道的次数很多,早期多次争雷,中间在白玉京还交过手,再后面西昆仑轮战的时候,他也来过。

这个人很好面子,又是其师尊的关门弟子,宠着长大的,性格上有些自傲,因为他师尊就那个德行,天师府大多都是这个德行。

不过程心瞻觉得这人本质不坏,尤其是在西昆仑时,程心瞻后半年改头换面以假名行走,屡次撞见他救人于危难时,也不求报答,也不求扬名,很是洒脱的一个人,或者说,这是一个极易孤芳自赏的人。

他的符法很厉害,是程心瞻都很敬佩的,他的天资自然也是极高,不然也不会被龙虎山有名的长老收做关门弟子,而且小天师出门还要把他带上。

这样的人在龙虎山修行,有资源扶持还有法箓在身,不应该还留在一境。

从他自己拉着个臭脸也能看出来,他应该是被叮嘱压境界参加法会的,就是为了争头名。

而且程心瞻猜测,那个二境的应当也是压境界的,看他的罡煞凝成实质,估计早就能结丹了。

第二名是自家人,程心瞻不太熟,只知道是白虎山的新弟子,年纪还很小,天赋很高,他用的是剑阵和阵图。

程心瞻看着很受启发,自己的五行法剑也在准备中,到时也可以组一个剑阵。

第三名是神霄派道士,也是熟人,是孟家兄妹中的妹妹,没想到这两兄妹的天赋如此高,雷法惊人。

两场武斗前三,龙虎山都位列第一,这也能理解,东道主嘛,压境界参加夺个名头也很正常,毕竟今天还新收了弟子,总不能在新弟子面前丢了分。

而与之相反的,阁皂山的一个都没有,这也很正常,因为阁皂山灵宝派的侧重在斋醮和度化上,武斗不是人家的长处。

到此,法会第一天就结束了。

晚上,自然又是宴饮不绝,大摆酒席。

宴饮期间。

蓝逾青拎着酒杯就坐到了程心瞻边上,言语里颇有埋怨。

“程道友,昨晚见面你还答应我要比试一场,怎么今天你又不下场了。”

程心瞻敬了他一杯酒,笑说,

“道友莫怪,今日贫道实在是力有不逮了,往后自然有的是机会。”

蓝逾青还想再说什么,这时程心瞻又另起话头,

“道友,上次在白玉京论剑时,你的【乂】形剑气可真是让我难以招架呀,方才武斗,我又见着了,你是如何想出来的,等道友法力再深厚些,岂不可以剑气成网了?”

蓝逾青闻言大笑,“是这样……”

于是两人便愉快的交谈起来,后来郑妙机、曾济年几个投剑山的,包括明月山的,也都来这桌讨论起剑道来。

几人从法剑谈到体剑、飞剑,程心瞻都能说上两句,又总有奇思妙论,让一群人敬佩不已。

————

第二日。

各家金丹大修被单独请去一处秘境,据三清山的几位金丹透露,他们是去论道。

谈论洗丹精要和避劫之法。

这和罡煞以及神通比起来,又是另一个层次的话题了。

各家四境领头人也汇聚到另一个秘境里,开始谈论下三个甲子年的豫章资源分配问题。

昨日一二境弟子的演法成绩,也是他们划分资源的筹码。

至于有些没有四境的宗门,比如金相宗这样的,则会把整个鄱阳湖的势力联合起来,推举一个,去参加资源分配会议,但是这种的,也只能捡几个大头分完后剩下的边角。

这个时候,几个大教祖庭,不光要为自己争,还得为同教的小支争。

真说起来,只有这个会议才是真正的龙虎法会,别的都是添头。

大佬都不在,一二境的便可在东道主的陪同下在龙虎山里好好逛逛,平日里可没有这样的机缘。

而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昨日炼丹、祈晴雨、武斗的前三甲则是被小天师亲自带着去了天师府。

天师府坐落在仙鼎山内东侧的一处俊峰上。

府邸依山而建,气势巍峨。

府门紧闭,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说明这处府邸是汉时而建,传世八千年。

前正中两柱上挂有楹联,是为: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

这楹联上联说的是祖天师为西汉开国大臣留候的后人,至于留候,传说他为上古真仙赤松子之友,下邳神人黄石公之徒,助西汉立国后,羽化飞升,去往太清天侍奉道祖,是神仙的不能再神仙的人物。

下联说的是祖天师开辟龙虎山法脉后,受到东汉、两晋直至当代的累世加封。

小天师带着几人从偏门进去。

这是自然的。

这几个小辈还不够资格让天师府开大门。

进了天师府,东边便是玄坛殿,供奉赵公明大神,西有法箓局和提举署,前者是保管法箓之地,后者是治教之所。

众人往里走,一路上各种恢弘殿宇、禁制法光目不暇接,越往后走,众人也越不知方向,哪哪都是法光,哪哪都是灵禁,最后,连脚下踏着的都不是土地了,众人仿佛走在由法光交织而成的虚界廊桥中。

直到眼前光华骤然变换,众人忽然脚踏实地,来到一处院落前止步。

院门上有匾,写着,

天师存印剑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