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围点打援

这个年轻人沉默片刻,最终单膝跪地,“一切请侯爷做主。”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王慧龙临死不放心他的儿子。

王慧龙的儿子和崔浩的侄女订婚,当时引起了拓跋嗣的猜忌,很多鲜卑贵族反对。

他们认为我们汉人是想通过联姻抱团,这样会威胁到鲜卑人的政权。

还有就是崔浩是皇帝的近臣,而王慧龙是边关大将。

文臣和武将的联姻是容易引起统治者猜忌的。

关键王慧龙是非常出名的战将,而崔浩确是丞相。

而这些人却不知道王宝是个什么人,如果知道,他们肯定会大力支持!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匆匆赶来,竟是崔浩。

他看着王宝,又看了看我,拱手道:“侯爷,慧龙兄离世,实乃我等之憾。只是如今这婚事,我那侄女家中突发变故,恐难以如期完婚。”

王宝一听,又要叫嚷起来,我赶忙制止。

我看向崔浩,心中思索着对策,如今若这婚事不成,不仅王宝心愿难了,更可能引起朝堂上一些不必要的波澜。

我沉声道:“崔大人,慧龙兄临终前将儿子托付于我,这婚事我定要促成。至于令侄女家中变故,可容后再商,眼下先让慧龙兄体面入土为安。”

崔浩犹豫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我又安抚王宝,让他先安心守孝。

待崔浩离去,我深知此事棘手,既要安抚王宝,又要平衡朝堂各方势力,一场无形的博弈,似乎才刚刚开始。

崔浩的弟弟崔简因为出使北凉时,出使团队被土匪劫杀,拓跋焘认为崔简辱国失职,于是把他罢官丢职投入天牢。

崔简因为又气又怨,于是自寻短见,拓跋焘于是罚崔简全家为奴,崔简的女儿也不例外。

这是一个棘手的事!我只能劝王宝多忍耐一下,等到战争结束,再做从长计议。

刘宋地处江南,善于行舟,并且举国一心,士气高昂,所以要避其锋芒。

到彦之是刘义隆的侍卫长,说白了就是一个保镖。论行军打仗,最多就是打群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