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原地伫立良久,脑海中各种念头如走马灯般飞速闪过。他想到诸葛亮超凡的智慧,若是日后与东吴为敌,东吴必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又想到如今孙刘联盟,刘备虽实力尚弱,但诸葛亮的存在无疑是刘备的一大助力,若能就此除去诸葛亮,刘备便不足为惧。权衡再三,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稍作思忖,便立刻朝着帐外高声呼喊:“来人,速传丁奉、徐盛二人前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多时,丁奉、徐盛二人匆匆赶到营帐。他们神色匆匆,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接到命令后一路小跑而来。周瑜神色冷峻,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紧紧盯着二人,一字一顿地沉声道:“你们速带精锐人马前去七星坛,将诸葛亮给我除掉,切莫让他逃脱!行动务必要快,片刻都不能延误!” 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丁奉眉头微皱,面露犹豫之色,他向前一步,抱拳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都督,诸葛亮乃孙刘联盟的关键人物,他在促成联盟一事上功劳不小。如今我们贸然除掉他,此举会不会引发刘备军不满?进而影响到孙刘联盟,让曹操有机可乘?还望都督三思啊!”
周瑜目光一凛,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猛地将手中的羽扇重重地拍在桌案上,发出 “啪” 的一声脆响,大声道:“此时不除,后患无穷。刘备如今实力尚弱,自顾不暇,掀不起多大风浪。若是等诸葛亮羽翼丰满,日后必成东吴的心腹大患。你们不必多言,速去!” 声音中透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决绝。
丁奉、徐盛二人对视一眼,无奈之下,只得领命而去。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点齐兵马,迅速朝着七星坛奔去。夜色中,马蹄声急促而密集,仿若密集的战鼓敲击在寂静的大地上。
待赶到七星坛时,只见坛上烛火在狂风中剧烈摇曳,昏黄的光线忽明忽暗,仿佛随时都会熄灭。坛上一片寂静,空无一人。丁奉、徐盛二人心中一惊,连忙询问坛边军士,才得知诸葛亮刚刚下坛离去不久。二将心急如焚,顾不上歇息,马不停蹄地追至江边。
江面上,一艘小船正渐行渐远,在朦胧的夜色中,依稀能辨出船上之人正是诸葛亮。丁奉、徐盛哪肯罢休,当即分水陆两路奋力追赶。徐盛率领水军,船只在波涛中疾驰,船头劈开层层浪花,发出 “哗哗” 的声响,如离弦之箭般朝着诸葛亮的小船追去。
夜色浓重如墨,江面上雾气弥漫,仿佛一层厚重的轻纱笼罩着整个江面。月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如梦如幻。徐盛等人的船只在波涛中疾驰,渐渐望见前面的小船已近在咫尺。徐盛站在船头,扯着嗓子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 那声音在江面上回荡,显得格外急切,打破了夜的寂静。
诸葛亮立于船尾,一袭白衣在风中飘动,宛如仙人临世,衣袂飘飘。他的发丝被狂风吹得肆意飞舞,但他的身姿却如苍松般挺拔。他脸上带着一抹自信的笑容,那笑容中透着从容与淡定,仿佛世间万物皆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大笑道:“回告都督,让他好好用兵。我早已料到都督不能容我,所以预先已叫赵子龙前来接应。将军不必再做无用之功,追赶也是徒劳。你我就此别过,望将军回去后,转告都督,孙刘联盟仍需珍惜。只有携手共进,方能抵御曹操的百万雄师。” 说罢,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徐盛不必再追。
江南的夜幕缓缓降临,黄昏那瑰丽的余晖也渐渐消散在天际,只留下一片暗沉的暮色笼罩着大地。周瑜身着一袭威风凛凛的战甲,那战甲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残酷战争。他神色冷峻,宛如一座威严的雕像,笔挺地站在帅台上。台下,将士们整齐列队,寂静无声,只有军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发出细微的声响,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