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大军踏入内城的那一刻,一股诡异的寂静扑面而来。城中空无一人,街道上冷冷清清,往日的喧嚣与热闹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偶尔吹过的风声,发出 “呜呜” 的声响,仿佛是鬼魂的低吟。士兵们面面相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手中的兵器握得更紧了。
就在这时,“咚 —— 咚 —— 咚 ——” 一阵急促而响亮的梆子声骤然响彻云霄,仿若一道惊雷在众人头顶炸开。紧接着,两边的城墙上,弓弩手如鬼魅般现身,密密麻麻,数都数不清。“放!” 随着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箭如雨下,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向着入城的东吴军士兵射去。那些争先入城的士兵们躲避不及,纷纷中箭倒地,发出痛苦的惨叫。与此同时,地面上突然出现许多隐蔽的陷坑,士兵们慌乱逃窜间,一个接一个地跌入其中,瞬间哭喊声、求救声交织在一起,乱成一团。东吴军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中了曹仁之计。
周瑜在队伍中间,见此变故,脸色骤变,急忙勒住马,试图指挥军队撤退。然而,战场已然混乱不堪,士兵们四处奔逃,场面根本无法控制。慌乱之中,一支弩箭如流星般射来,周瑜躲避不及,只觉左肋一阵剧痛,仿佛被烈火灼烧。他闷哼一声,身体不受控制地从马上翻身跌落,重重地摔在地上。
徐盛、丁奉二将远远看到这一幕,心急如焚,双眼瞬间布满血丝。徐盛大喊:“快救都督!” 两人不顾一切地挥舞着兵器,向着周瑜的方向冲去。一路上,他们左劈右砍,将阻拦的敌人纷纷击退,身上也多处受伤,但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回都督。终于,在一番拼死拼杀后,他们杀到周瑜身边,将他从乱军之中救出。
此役,东吴军大败,士兵们死伤惨重。原本士气高昂的队伍,此刻如同霜打的茄子,士气低落。残兵败将们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撤离战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出一道道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凄凉。
在那惨败之后,曹军似乎知晓周瑜身负重伤,东吴士气低迷,便开始日日叫阵,意图进一步打击东吴军队的士气。程普等一众将领,看着周瑜卧床养伤,面色苍白,伤口处还时不时渗出鲜血,心中满是忧虑。他们深知周瑜的脾性,若是知晓曹军这般挑衅,必定会不顾伤势,强行出战,这对他的身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众人私下里商议,决定先瞒着周瑜,等他伤势稍有好转,再作定夺。
一日清晨,天色刚蒙蒙亮,曹仁便亲自领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东吴营前。只见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手持长戟,威风凛凛。曹军士兵们整齐列队,齐声呐喊,擂鼓助威,那鼓声震得大地都微微颤抖,叫骂声更是不绝于耳,污言秽语传入东吴军营,不堪入耳。
此时,周瑜正在营帐中闭目养神,试图缓解伤口带来的疼痛。突然,一阵喧闹声传入耳中,他心中疑惑,睁开双眼,目光扫向帐中的众人,问道:“外面发生何事?为何如此喧闹?”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支支吾吾,不敢直视周瑜的眼睛。一个小将犹豫了片刻,小声说道:“回都督,是军中操练士卒,可能是声音大了些,惊扰到都督了。”
周瑜何等精明,一听这话便知其中有诈。他顿时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周瑜站起身来,脸上满是怒容,大声呵斥道:“何故骗我!我岂能不知曹军的惯用伎俩?他们必定是常来寨前辱骂挑战,程普等身为将领,何故坐视不管?”
程普见瞒不下去了,无奈之下,只得向前一步,抱拳行礼,如实回报:“都督,曹军近日确实日日前来叫骂,我等见都督伤势未愈,实在不忍心打扰,所以……”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都督,依我看,咱暂且回江东,等都督伤愈,再重整旗鼓,与曹军一决雌雄也不迟。”
周瑜听后,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愤然而起,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大声道:“大丈夫既食君王俸禄,享受着国家的恩宠与百姓的期许,就当为国家效命,死在战场之上,马革裹尸而归,这才是我辈的荣耀!岂可为了我一人的伤势,而荒废国家大事!” 言罢,他不顾伤口传来的剧痛,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大步走到兵器架前,拿起自己的盔甲,亲手披挂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军将士见此情景,无不骇然。他们看着周瑜那略显虚弱却又无比坚定的身影,心中对他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原本低落的士气,仿佛被一阵春风吹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士兵们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眼中燃烧着斗志,仿佛在这一刻,他们又找回了往日的勇猛与无畏。
这一日,阳光高悬,战场上一片肃杀之气。曹仁骑着一匹膘肥体壮的黑马,在阵前耀武扬威,身后是他严阵以待的曹军。曹仁扯着嗓子,对着东吴阵营叫骂,那些污言秽语如同污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泼向对面,骂声不堪入耳,每一句都像是要把东吴将士的尊严踩在脚下。曹军士兵们也跟着起哄,一时间,叫骂声、嘲笑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团令人窒息的乌云,笼罩在东吴军队的上空。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时,东吴阵营中突然一阵骚动。只见周瑜身着一袭银亮的铠甲,胯下一匹矫健的白马,如同一道银色的闪电,从众人中骤然策马而出。他身姿挺拔,目光如炬,高声喝道:“曹仁匹夫,你不是一直想见识周郎的威风吗?今日,我便站在你面前,看见周郎否!” 这一声怒喝,仿若洪钟鸣响,穿透了曹军那杂乱的叫骂声,直抵众人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