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讨论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127 字 7天前

“百日维新”,这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大戏,犹如夏日里的雷阵雨一般,来势汹汹,迅猛异常,但转瞬即逝,消失得无影无踪。

康有为,这个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改革派领袖,在关键时刻却像脚底抹了油一样,跑得比兔子还要快,眨眼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的这种行为,实在让人感到失望和愤怒。

然而,与康有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忠臣义士们。他们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惜舍生忘死,坚决支持变法。可最终,他们却成为了这场政治风暴的牺牲品,被慈禧太后残忍地杀害。这些忠臣义士们的遭遇,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可怜至极。

特别是那军机四京卿,他们平日里在朝廷中可谓是风光无限,备受尊崇。然而,在“百日维新”失败后,他们却沦为了慈禧太后手中的棋子,被随意摆弄,甚至被无情地抛弃。这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巨大落差,让人不禁为他们感到惋惜和悲哀。

慈禧老佛爷,那可是个传奇人物啊!她的出山训政,就像一阵狂风骤雨,席卷了整个朝廷。只要她一声令下,整个朝廷都得为之颤抖。

她还是沿用那套老班子,毕竟用起来顺手嘛!这些老家伙们经验丰富,办事稳妥,比起那些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可靠谱多了。

于是乎,军机处、内阁六部,都迎来了一场大换血。新官们上任后,那真是意气风发,三把火熊熊燃烧,一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仿佛过年一般。他们弹冠相庆,互相道贺,那场面,简直比放鞭炮还要热闹。

“皇上这位置,到底该换谁来坐啊?”这句话仿佛像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无论是街头巷尾、茶馆酒肆,还是达官贵人的府邸、平民百姓的茅屋,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这个话题。这个问题的热度甚至超过了戏园子的戏,成为了京城最热门的谈资。

老百姓们在茶余饭后,闲来无事时,便会像侦探一样,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他们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能够解开谜团的智者。

有的人会根据朝廷的动态和官员们的言行来推断;有的人则会从民间的传闻和小道消息中寻找蛛丝马迹;还有的人会凭借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来猜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由,而且都坚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隐藏在重重迷雾中的宝藏,让人难以捉摸。尽管如此,老百姓们并没有放弃,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好奇心,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突然“破案”,揭开这个谜底。

那些心眼儿活泛的人,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如鸟投林一般,他们一个个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四处打听各种消息。这些人心里头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比那算盘珠子还要精呢!他们心里暗自琢磨着:“要是我能够提前揣摩出皇太后心里头到底想要让谁来接班,那可就真是发达啦!只要我押对了宝,从此以后就能飞黄腾达,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这辈子都根本花不完啊!”

且说这世上之人,总是好奇心作祟,尤其是那些想要探听消息的人,更是如此。这不,他们连李莲英的耳朵根子都不肯放过,整日里像苍蝇一般围着他转,目的无非就是想从他口中套出点什么来。

然而,这李莲英却并非等闲之辈,他的嘴紧得犹如那密封的葫芦一般,任凭那些人如何软磨硬泡,他愣是半个字都不肯透露,生怕自己稍有不慎说错一句话,便会被人胡乱猜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李莲英自己心里也如那丈二和尚一般,摸不着头脑。他哪里知道这下一任“新君”究竟会是谁呢?他的心中,和众人一样,也是一片茫然。

李莲英心中暗自思忖道:“你们这些人啊,可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皇太后心中的主意,又岂是我等能够轻易揣摩的呢?”他不禁感叹,这世间之事,往往就是如此,众人皆醉我独醒,又有几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