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宣战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177 字 4天前

然而,战争可不是儿戏,更不是仅凭一时的意气就能取胜的。尽管大清国人口众多,但在武器装备和战术策略方面,却远远落后于那些西方国家。这就好比是一个手无寸铁的人,去与手持大炮的强敌对抗,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慈禧太后才不会去理会这些呢!她心里暗自思忖:“我大清乃是堂堂正正的泱泱大国,岂能被这些洋鬼子给小瞧了去?”于是乎,她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全国动员令,决心要与洋人一决雌雄。

然而,要打仗可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行的,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啊!慈禧太后灵机一动,想到了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们。她心里琢磨着:“这些富商们一个个腰缠万贯,让他们出点钱、出点力来为国家效力,岂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说干就干,慈禧太后立刻下令向富商们强行摊派军费,美其名曰是为了保卫国家。那些富商们听闻此消息后,简直叫苦不迭。他们心里暗骂道:“这老佛爷莫不是疯了不成?怎么会突然要我们出钱去打仗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尽管心中有万般不愿,这些富商们也不敢公然违抗太后的旨意啊!毕竟,太后的权威可不是闹着玩的。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乖乖地掏出腰包,如数上缴军费。

可是啊,这钱交了,仗还是得打啊。慈禧太后下令全国军队开赴前线,跟洋人拼命。可是啊,那些军队哪里是洋人的对手?一个个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其实啊,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无数错综复杂的原因和背景。一切都要从 1840 年的那场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起,那时候的清朝宛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被西方列强狠狠地踹了一脚,瞬间变得摇摇欲坠。在这场战争中,清朝一败涂地,不得不签订了那个屈辱的《南京条约》,从此便陷入了被列强瓜分的悲惨境地。

遥想当年,清朝可是威风凛凛的东方大国,地大物博,文化昌盛,令世人瞩目。然而,自从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这曾经辉煌的帝国就如同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般,无尽的灾难如潮水般接踵而至。那些贪婪的洋人,对清朝这块肥美的蛋糕虎视眈眈,垂涎欲滴。他们迫不及待地向中国派遣使节,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如通商、传教、设立租界等等。

面对这些蛮横的要求,清朝政府却束手无策。他们既没有勇气与洋人正面对抗,又害怕得罪他们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于是只能无奈地选择一味地妥协退让。这种软弱的态度,无疑助长了洋人的嚣张气焰,使得他们得寸进尺,进一步压榨中国的利益。

于是乎,这清朝宛如一只被列强束缚住的羔羊,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他们的脚步前行。列强们的要求,清朝政府无一不是有求必应;列强们的欲望,清朝政府也都竭尽所能地去满足。如此一来,清朝的主权便如同那被狂风吹散的细沙一般,逐渐地从指缝间溜走,直至消失殆尽。

那些来自异域的洋人,不仅在经济领域对中国进行无情的剥削,更是在文化层面展开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渗透。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教堂、学校和医院等设施,妄图以他们的文化来侵蚀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起初,面对这些新奇的事物,中国人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意识到,这洋人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两者简直是水火不容。

那些洋人啊,简直就是一群贪婪无厌的豺狼虎豹!他们不仅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提出了极其荒谬无理的要求,甚至还妄图将清朝的大好河山据为己有。这些洋人要求清朝政府割让大片的领土,开放众多的口岸以供他们通商贸易,并且还要支付巨额的赔款。

面对如此蛮横霸道的要求,清朝政府却显得无能为力。他们既不敢公然拒绝洋人的无理要求,生怕引发更大的冲突和战争;又不敢轻易得罪这些洋人,担心会遭受更严厉的打击和报复。于是乎,清朝政府只能选择一味地妥协退让,不断地满足洋人的各种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