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是剿是抚

大清的故事 云海瑞 2211 字 3天前

且说那慈禧太后,端坐在紫禁城的深宫之中,本应是悠然自得,尽享无上权威所带来的宁静与奢华。然而,这世间之事,往往并非如人所愿。

那义和团,本不过是民间一股自发的力量,却如春天的野草一般,稍有不慎,便会迅速蔓延开来,甚至直逼京城。慈禧太后见状,本欲倚靠袁世凯这根“大棒”,将这股“野路子”镇压下去。

岂料,这直隶之地,宛如一个火药桶,稍有火星,便会引发爆炸。义和团不仅未能被剿灭,反而愈发壮大,如那打不死的小强一般,剿了一批,又来一批,令慈禧太后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

“这义和团,到底是哪路神仙下凡?怎么就这么难缠?”慈禧太后心中暗自思忖着,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她的目光凝视着窗外那灰蒙蒙的天空,心情也如同这阴沉的天气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列强们冷眼旁观着清朝这混乱不堪的局面,心中暗自窃喜。他们就如同看戏的观众一般,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旁,手里还抓着一把爆米花,边吃边看,嘴里不时发出几声轻笑。

“这清朝啊,还是得由咱们来‘调教调教’才行,不然他们怎么会听话呢!”列强们心里如此想着,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这场大戏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好好地“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清朝。

义和团这一出,犹如给清朝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原本已经风雨飘摇的清王朝,突然间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想要变成“野狼”的冲动。

列强们见状,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这清朝要是真的野性大发,我们还怎么掌控局面啊?这可不行,得赶紧想个办法才行。”

时间来到了 1900 年的春天,义和团的人们可谓是毫不含糊,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在一次冲突中,义和团竟然直接将前去镇压他们的清军副将杨福同送上了西天,这一举动无疑是给了清朝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仅如此,义和团还趁势占领了涿州,他们的人数也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增长,短短时间内就飙升到了三万之众。这庞大的队伍,犹如汹涌的洪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朝着北京城进发,其气势之磅礴,令人难以阻挡。

列强们听闻这个消息后,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心中暗自思忖:“这清朝怎么如此无能,连自己家里的‘孩子’都管不住呢?”他们全然不顾清政府的意见和态度,毫不犹豫地调集军队,如狂风暴雨般直扑北京,以保护使馆为借口,实则是为了炫耀武力,给清政府一个下马威。

这些列强的军队气势汹汹,来势汹汹,仿佛一群饿狼看到了猎物一般,迫不及待地要冲进北京。他们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发生的精彩瞬间,仿佛这不是一场紧张的局势,而是一场盛大的娱乐表演。

慈禧太后见到这一幕,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十分纠结。她就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行人,面对左右两条道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才好。而大臣们也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其中一派主张招抚义和团,认为这是给洋人一点颜色看看的好机会,可以借此展示清朝的威严和力量;而另一派则坚决反对,他们警告慈禧太后千万不能被义和团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迅速剿灭义和团,以免洋人被激怒后,对清朝发起更猛烈的攻击,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慈禧太后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听着朝堂上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心中愈发烦闷。她暗自思忖:“这义和团,你们倒是打得有来有回,可我这老佛爷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真是要了亲命了!”

她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她的手在扶手上不停地摩挲着,显示出内心的焦躁不安。她就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却又无处可逃,无可奈何。

终于,慈禧太后再也按捺不住,她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声叹息在朝堂上回荡,让原本喧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下来。大臣们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太后的发话。

慈禧太后慢慢地张开嘴唇,发出了一声轻叹,那声音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带着无尽的沧桑和无奈。

“这世道,真是变了啊!”她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法言喻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