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别让掌柜离开望酉坊即可。”
……
入夜了,张矩回到卧房,坐在方桌旁继续看着名录。人行事皆有谋律,他必须尽快找出这个勒苏的谋律。
卧房门一声轻响,苗若玫已经坐到了方桌旁,看着张矩手里的名录,道:“张使君怎么查起了武盟?难道张使君已经忘了吴忌的案子?”
张矩收起名录,正色道:“实不相瞒,吴忌案已经牵涉到吐蕃细作,吐蕃细作已经渗进武盟,情势十分危急,张某必须尽快找出这些吐蕃细作。苗娘子,不论是为社稷大义,还是为个人恩怨,也是时候告知你的真正来意,否则张某再难留下苗娘子。”
苗若玫面色凝重,从小耳濡目染,她当然清楚「吐蕃细作」四个字的份量。但她却犹豫了,现在到底该不该将事情告诉张矩?事到如今只差最后一步,但很多事已经超出了当初的谋划,一意孤行是否还能行得通?
张矩在等她回答,耐心地等,尽管他已大致猜到了答案,但关键的线索往往隐藏在细处,他需要苗若玫坦诚相告,他还想知道苗若玫与她酉山之上的同谋是否值得信任?
“我想知道,问我来意的是辰州刺史张矩,还是杏林妙手张仁?”
张矩想也不想,道:“今夜坐在这里的是为兄……张仁。”
“二娘张玫,给兄长讲一个故事。”苗若玫缓缓道:“当年,长孙无忌借房遗爱谋反案陷害江夏郡王,以致郡王获罪流放象州。更可恨的是,长孙无忌还不肯放过郡王,竟然暗通江湖武人半路刺杀郡王,若不是「潜龙尊者」杨证天及时出手相救,郡王早就死在途中。但那次截杀之后,郡王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含恨而终。”
“他们不仅陷害忠良,还赶尽杀绝,你说他们该不该死?”
果然是李道宗案,与卓不浪信中所言不谋而合。张矩道:“你之前说过,吴忌是摹写密信陷害江夏王。那么,觉相和滕四衢、齐曜、罗云等人就是刺杀江夏王的武人?”
“滕四衢不过是个水匪,他是专为刺杀筹措银两,他还买下了他们动手的客栈。真正的刺客共十四人,杨大侠当场杀死十人,剩下的四人中就有觉相、齐曜和罗云。”
“这么说来,还有一人?我想此人必是带头行刺之人,在武林中的身份地位也非同一般。你们用如此暴虐的手法杀人,为的就是向世人昭告他们的恶行,让当年行刺江夏王的人身败名裂。”
苗若玫没有答言。
“既然带头的刺客在武林中身份极高,为何「潜龙尊者」杨证天还会出手相救?”
“因为杨大侠曾是郡王的门客,郡王和公主对他礼遇有加,他也极敬重郡王。郡王病故,杨大侠耿耿于怀,独自去了象州。”
“带头行刺之人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