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令贵妃

众人见状,也纷纷上前祝贺,殿中气氛一时之间变得异常热烈。然而,在这欢声笑语之中,却有一人独自坐在角落,脸色愈发难看。那便是皇后,她心中的怨恨如同野草一般,在不断滋生。她看着令妃那娇艳的笑容,心中如同被针刺了一般,疼痛难忍。

皇帝似乎察觉到了皇后的不满,他冷哼一声,那声音如同雷鸣一般,在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缓说道:“令妃魏氏进宫以来,温婉娴淑,孕育皇嗣有功。朕今日便晋封她为贵妃,令妃魏氏一族享抬旗之荣,为满洲镶黄旗。此乃朕之心意,不容置疑。”

皇后听闻皇帝此令,身子猛地一颤,仿佛被一道突如其来的惊雷击中,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眼中满是不敢置信和深深的嫉妒。她万万没想到,皇帝竟在这宴会上,在众多臣子和嫔妃的面前,直接晋封令妃为贵妃,还让其家族抬旗,这无疑是对她皇后地位的严重挑战,是在她的心上又狠狠地踩了一脚,在她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

她咬紧牙关,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努力控制住自己几乎要失控的情绪,但声音却忍不住微微颤抖:“皇上,令妃抬旗不合规矩……此等荣耀,怎可轻易赐予?这岂不是坏了祖宗的法制?”

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惊,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凝重。一些和乌拉那拉氏一族交好的官员,眼见皇后的地位受到威胁,也纷纷站出来劝阻皇帝。他们或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引经据典,试图以祖宗法制来说服皇帝收回成命。

他们深知,皇后的地位一旦动摇,他们这些依附于皇后的势力也将岌岌可危,因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住皇后的地位。

然而,皇帝却只是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声音坚定地说道:“规矩?规矩是朕定的!朕说合规矩,那便是合规矩!令妃魏氏有功于朕,有功于大清,朕赏她何错之有?你们若再敢多言,便是对朕的不满,对大清的不满!”

然而,就在这时,皇贵妃馨澜却对着和敬公主使了一个眼色,那眼神中充满了深意与期待。和敬公主聪明伶俐,心思敏锐,立刻明白了这是讨好她父皇的绝好机会。她看了一眼她的亲舅舅傅恒,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与自信,仿佛在说:“舅舅,你看我的。”

随后,和敬公主缓缓站起身,她的身姿挺拔,气质高贵,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珠落玉盘,响彻整个大殿:“皇阿玛,儿臣认为晋升令妃并抬旗并无不妥。毕竟,令贵妃是皇额娘孝贤皇后临终举荐的人,她品行端庄,才貌双全,堪称后宫之楷模。且她已经为皇阿玛生了一个七公主,现在又有了身孕,这是绵延皇家子嗣的大功。总不能让皇嗣的生母出身包衣,这也有损皇室的颜面啊。”

和敬公主此言一出,殿中众人皆是一愣。皇帝原本冷峻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看着和敬公主,赞许地点了点头:“公主所言极是,令贵妃确有大功于皇室。”

皇后脸色愈发难看,却也不敢再反驳。那些原本劝阻的官员们,见和敬公主都这般说,也都纷纷闭上了嘴。

和敬公主的话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她不仅搬出了孝贤皇后这个在皇室中无法反驳的权威,还强调了令妃对皇嗣的贡献,以及抬旗对于皇室颜面的重要性。这番话,逻辑严密,情理兼备,无疑给皇帝的决定增添了更多的合理性。

傅恒见状,也立刻站出来支持外甥女。他声音沉稳,字字铿锵,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定:“和敬公主说的是,令贵妃为皇上孕育皇嗣,这是何等的功劳。令妃晋位贵妃,享抬旗之荣,是皇上对于令贵妃孕育皇嗣的肯定,也是对她品行的认可。臣以为,此举甚妥,既体现了皇上的仁德,也彰显了皇室的威严。”

傅恒的及时站队,更是让这场宫廷纷争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倾斜。他作为孝贤皇后的亲弟弟,和敬公主的亲舅舅,同时也是朝廷中的重臣,他的表态无疑具有极大的分量,让原本有些动摇的官员们也纷纷附和起来。

皇帝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暗自点头。他深知,和敬公主与傅恒的表态,不仅是对他决定的支持,更是对皇室血脉和颜面的维护。这让他对和敬公主和傅恒更加看重,也对令妃的晋封和抬旗之事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