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看到美国的艾克阿瑟出场,以及头顶盘旋的飞机,看着那张“米”字旗,古人们觉得他们再也忘不了这个花花绿绿的旗子。
对于一个对后世有着巨大威胁的国家,老祖宗们都思考着若是他们能不能提前将人打服,这样也算是避免了后世的祸端。但现在他们连这美国的国都都不知道在哪,真是愁人。
看到会议室内两方人争议的场面,朝臣们明白这种感受,不就是一种人赞成,另一种人反对,这样的情况在他们朝廷内经常发生,不同派别的人更是有着相反的意见。
皇帝们看到了比天安门城楼上更清晰的人像,那人双手插在腰间,衣襟半敞,那双眸子里此刻充满了忧虑。
人们看出了这时候的时间应该在战争发生前,志愿军还未上战场,对于上面的人来说他们的决定是关乎一国之本的。
虽然室内在争议要不要打,但看过战争发生的人们心底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必须打,虽然牺牲惨烈但却不得不打。
清末签订条约的人十分认同,外国人什么时候将他们当回事过,也就后世将那美国打服了。
看看他们如今,就怕条约越签越多,百年后到地下怎么面对列祖列宗啊。
【“你说得对,也只是一种假设!”
一位戴着眼镜的人双手环抱,他提出反对情况。
而这样的一句话引来了众多的反驳:
“越境炸死平民是假设吗?军舰堵在**海峡阻止( )统一是假设吗?”
“如果和平的希望仅仅变成了希望对方不要开枪,那还能叫希望吗?”
“今年他们在仁川登陆了,党中央***警告——不准打过三八线!但是他们把我们的话当耳旁风,还试图占领整个朝鲜,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个强盗,拿着枪指着我们母亲的头让我们当奴隶,这决不允许!”
“我们十五军的全体官兵在朝鲜战场上,为了胜利,不书英雄榜,便涂烈士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