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老头,真是越老越精,什么都瞒不过他。
我也不跟他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就是想来听听老太师对张孝祥的看法。”
杨易文放下茶杯,动作不紧不慢,抬眼看向我,问道:“陛下想杀张孝祥?”
听到这话,我的眼神瞬间冷冽起来,紧紧盯着他,说道:“张孝祥是大才,我可舍不得杀。” 说这话时,我心里也是矛盾极了,一方面舍不得他的才华,一方面又恼恨他的背叛。
“陛下既然不愿杀,那为何有此一问啊?”杨易文依旧一脸恭敬,可那眼神里透着精明,似乎在试探我的底线。
我不想被他牵着鼻子走,反问道:“那老太师怎么说?”
杨易文笑了笑,站起身来,在书房里慢慢踱步,说道:“陛下,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
我满心疑惑地看着他,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却故意卖关子,不急不慢地开始讲起来。
他讲的是大理的一个传说,说是两个部族发生战争,获胜的首领一时心软,没有将敌对部族斩尽杀绝,还亲自收养了一个幼子,视如己出。多年后,这幼子长大成人,一次陪同部族首领对外征战时,竟从背后一刀插进了首领的身体。
我听着这个故事,心里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故事讲得算不上精彩,可传达的态度再明确不过——张孝祥不能留。听完,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既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又实在下不了决心。
“张孝祥就不能扣留在大理?一定要死吗?”我叹了口气,问道,语气里满是无奈和纠结。此时,我的眉头紧紧皱着,脸上写满了愁苦,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迷茫。
杨易文见我这样,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说道:“陛下其实已经动了杀心了,那老臣就替陛下坚定这个决定。张孝祥必杀,原因有二:其一,陛下对其恩重如山,他却不思报恩,此为不仁,该杀;其二,他在大理生活日久,还与南宋暗中勾连,此为不义,该杀。”他一边说,一边微微摇头,脸上露出痛心疾首的表情,似乎对张孝祥的行为极为不齿。
窗外,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窗户上,噼里啪啦作响。我听着他的话,心中天人交战。一方面,张孝祥的背叛让我愤怒,他的行为确实不可原谅;另一方面,他的才华又让我惋惜,杀了他,实在是可惜。
我应付了杨易文几句后,便起身告辞,离开了杨府。回宫中的路上,雨还在下,打湿了我的衣裳,寒意透骨。我坐在马车里,思绪万千,杨易文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回到宫中,我径直走进书房,坐在椅子上,久久不语。
杀还是不杀,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头。杀了张孝祥,能解我心头之恨,也能杜绝后患,可我又怕落个杀害人才的恶名;不杀他,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也担心他会给大理带来更大的危害。
我想起和张孝祥相识的过往,他的才学,他的抱负,曾经让我对他寄予厚望。可如今,他却背叛了我,背叛了大理。我长叹一声,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如注的大雨,心中暗暗做着决定 。
只是不知道何时开始,我的心境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