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使节纷纷举杯,向大梁表示祝贺,盛赞这次文化交流节的成功。

他们对大梁的文化和艺术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要加强与大梁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舞台中央,林诗雅身着一袭飘逸的长袍,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光彩夺目。

她优雅地向台下众人致意,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欢呼和掌声。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

此时的她,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着全场的瞩目和赞美,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诗雅,你累了吗?”慕容复握住林诗雅的手,温柔地问道。

林诗雅摇了摇头,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慕容复,刚想开口,却看见他脸色忽变,眼底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她有些疑惑地问道:“怎么了?”慕容复只是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缓缓地说道:“我想,有些事,我们需要好好谈谈了。”

璀璨的灯光照耀着林诗雅,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她站在舞台中央,感受着荣耀的光芒。

文化交流节的成功举办,像一幅壮丽的画卷在她脑海中徐徐展开:从最初的筹备,到克服重重阻碍,再到化解战争危机,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

她记得各国使馆官员甲那挑剔的眼神和苛刻的要求,仿佛要在她身上挑出刺来;她也记得礼部钱大人那拖沓的作风和消极的态度,让她几近绝望。

还有民间艺术工坊老板张师傅的拒绝配合,钱庄老板李富户的吝啬,负责场地布置的孙工匠的缓慢进度,以及周翻译那蹩脚的翻译……

这些曾经让她头疼不已的难题,如今都变成了她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她清晰地记得,当邻国使节趾高气扬地指责大梁挑起战争时,她内心涌起的愤怒和不屈。

但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智慧和勇气化解了这场危机,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和平。

此刻,台下的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的这是对她最大的肯定,也是她努力的最好回报。

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仿佛置身于云端,轻飘飘的,却又无比真实。

然而,在这欢乐的氛围中,林诗雅的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

她知道,文化交流节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梁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兵制改革。

她想起之前与慕容复的谈话,他曾提到军中一些保守势力对改革的抵触情绪很大,甚至有人暗中阻挠。

这让她意识到,兵制改革之路将充满荆棘,但她必须迎难而上,因为这是大梁走向强盛的必经之路。

庆功宴的喧闹声渐渐远去,林诗雅的心思也飘向了远方。

她望着慕容复深邃的眼眸,心中充满了担忧和期待。

“诗雅,”慕容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尽快着手去做了……”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林诗雅手中的酒杯上,“有些阻碍,我们也必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