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给了奥金莱克信心,他精心布置了防线】
【在部队组织方面,奥金莱克首次将北非英国军队的炮兵和装甲兵集中起来】
【他也借鉴了隆美尔的反坦克火力设置,使得自己的防线更加坚固】
明朝
太子皱起眉头,对朱棣说道:“父皇,儿臣怎么觉得闻到了一股失败的气息。”
朱棣闻言,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回应道:“这并非你的错觉,而是事实如此。此地的环境几乎抵消了隆美尔的所有优势。”
太子若有所思地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儿臣注意到英军似乎也在不断学习和适应这种战斗方式。即便他们无法领悟到德军的精髓,仅仅是模仿个样子,恐怕也足以给德军造成不小的麻烦了。”
朱棣说道:“恐怕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就连意呆利人都能从德军那里学到一些克敌制胜的方法,你觉得英国人会学不会吗?”
太子面露惊讶之色,道:“父皇,这意呆利何时竟成了衡量标准了?”
朱棣嘴角泛起一抹微笑,两人对视一眼后,都沉默了下来。
【可以说,德国在战争中给英国上了一课,而奥金莱克则从中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正当奥金莱克全力修筑防线时,隆美尔却在6月30日率领不到1万联军突然杀到】
【尽管隆美尔的军队士气依然高昂,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面对这样的防线,隆美尔自然不会傻等着它修好,直接发起了进攻】
【然而,令隆美尔始料未及的是,他的进攻竟然遭遇了顽强阻击】
【整整一天过去了,他的部队竟然毫无进展,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
荀攸一脸疑惑地看着曹操,不解地问道:“丞相,您说,这隆美尔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曹操闻言,脸色一正,虽然心中明白荀攸此举有转移话题的嫌疑,但他还是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缓缓说道:“嗯,依孤之见,隆美尔或许是认为防线上的英军实力并不强大,因此才会如此轻敌。”
荀攸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说道:“丞相所言甚是,不过如此一来,那隆美尔可就有些棘手了。”
曹操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接着分析道:“没错,孤觉得那金身虽然给了隆美尔一定的帮助,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他。若是他选择退兵,英军便可恢复士气并增强实力;可若是他继续进攻,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英军能否及时察觉到这一点。”
荀攸不禁对曹操的见解大为赞赏,连忙说道:“丞相高见啊!”
【按道理说,此时的隆美尔的部队应该是最强的一击,这一击若无法突破防线,那么之后更是难以攻下】
【英国人似乎被隆美尔的赫赫威名所震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