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路狂奔,逃至寿春。此时,他满心不甘,却又深知许昌已失,中原大势已去,唯有退守淮南,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江东的孙权早已暗中筹备,就等着这绝佳时机,一举收复失地。
许昌陷落的消息,如一阵疾风,迅速传至江东。孙权得讯后,立刻召集麾下谋士商议对策。
鲁肃抢先上前,神情恳切:“主公,曹操此番败退,中原大乱,此乃天赐良机啊!我们理应趁此东风,立即出兵收复会稽、九江等地,恢复我江东的原有版图。”
周瑜亦在一旁不住点头,郑重附和:“子敬所言极是。曹操虽此次兵败,但其根基尚存,不容小觑。
若我等不抓住这个机会,等他缓过劲来,必定卷土重来。不如现在乘其疲弱之际,一举收复失地,如此方能巩固江东的基业,让江东在这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孙权听后,沉吟片刻,眼中渐渐闪过决然之色:“好!传令下去,命吕蒙率军北上,收复会稽;陆逊率军西进,攻取九江。务必要速战速决,切莫给曹操留下喘息之机!”
“得令!”众将齐声应答,随即兵分两路,迅速出发。
吕蒙、陆逊所率江东军,如狼似虎,势如破竹。短短时日,吕蒙便顺利攻占会稽,陆逊也在九江大败曹军。
曹休、曹真虽率军拼死抵抗,奈何江东军势不可挡,且曹军刚经历许昌之败,士气低落,粮草也极度匮乏。
最终,二人寡不敌众,只得退回寿春,严守待援。
孙权得知前线捷报频传,心中大喜过望,当即又下令:“传令吕蒙、陆逊,即刻继续北上,务必趁势一举夺取淮南,彻底截断曹操的退路,让他无路可逃!”
吕蒙、陆逊领命,率江东军马不停蹄,继续北上。曹操得知江东军来势汹汹,心中焦急万分,急忙召来荀彧、程昱共商应对之策。
荀彧深知形势危急,严肃进言:“主公,如今江东军一路势如破竹,我军难以抵挡。为今之计,不如暂时放弃庐江等地,收缩兵力,固守寿春,再图后续发展。”
程昱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文若所言极是。寿春乃淮南重镇,地势险要,资源丰富。我军退守寿春,依托此处稳固防守,等待时机,再做打算。”
曹操虽心中满是不甘,但也深知当前局势危急,别无他法,只得无奈点头,下令全军:“传令下去,全线固守寿春,同时舍弃九江、庐江等地,退回寿春,静待转机!”
夜幕笼罩之下,曹操率军悄然撤离。而吕蒙、陆逊则率领江东军轻松进入会稽等地,由于曹操主动放弃了九江,江东军未费吹灰之力便顺利收复。
孙权得知曹操退守淮南,笑逐颜开,自信满满地说道:“曹操此番虽败,然而天下局势依旧未定。刘备虽占据了中原部分地区,可根基尚不稳固。我江东若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日后这天下,未必就没有我江东的一席之地!”
恰在此时,刘备派来的使者抵达建业,呈上刘备的结盟之书。孙权展开书信,逐字阅读,眉头紧锁。信中,刘备言辞恳切,情真意切,提议两家结盟,携手共抗曹操,待天下局势平定之后,再平分天下。
孙权将书信递给周瑜、鲁肃等人传阅,随后沉声道:“诸位意下如何?”
周瑜嘴角泛起一抹轻蔑的笑意,冷冷说道:“主公,刘备虽据有半个中原,可根基早已动摇,虽然现在与赵云联盟,但是二人必有一战。我们江东如今兵精粮足,士气正盛,实无必要与他结盟。不如趁此机会,继续争夺荆州之地,进一步扩充我江东版图。”
鲁肃也连忙点头,附和道:“公瑾所言极是。荆州乃天下枢纽,乃兵家必争之地。若能成功夺取荆州,我们便可挥师北上,直指中原;亦可西进巴蜀,进而成就霸业。”
孙权微微颔首,眼中闪过决然:“好!传令下去,拒绝刘备结盟之请,继续集中精力争夺荆州!”
刘备在荆州得知孙权拒绝结盟,心中虽有不悦,但也明白此时不宜与江东彻底交恶,以免腹背受敌。
诸葛亮在一旁劝道:“主公,孙权此人野心勃勃,此时他一心只想扩张地盘,自然不愿与我等结盟,这也在预料之中。依我看,我们不妨暂时退守荆州,全力稳固防线,夯实根基,静观局势变化,再做长远打算。”
刘备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孔明所言极是。明日,我便与子龙兄弟等人商议,我军安排主力部队退回荆州,防御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