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眯起眼睛,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随即又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哎呦,我这老耳洞早长实了,戴不了这稀罕物件喽。”
话虽如此,她的眼神却始终没有从耳坠上移开。过了一会儿,她突然压低了声音,仿佛怕被旁人听见似的,轻声问道:“谨言当真拿了御批字号?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千真万确!”张秀梅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豪。她连忙从怀里抽出一本用黄绸包裹着的诏书抄本,小心翼翼地展开,指着上面的字说道:“您看,这‘仁和绣坊’四个字,可都是官家亲笔所写呢!一笔一划,刚劲有力,透着皇家的威严。”
王杏花凑上前去,看着那诏书抄本上的字,眼中满是惊叹。她轻轻抚摸着诏书抄本,仿佛触摸到了无上的荣耀。
张秀梅的手指顺着诏书抄本上绣坊的门面图样缓缓划过,继续说道:“宝儿说啊,这绣坊的前厅要摆上一排排精美的绣架,绣娘们坐在那里,飞针走线,绣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绣品。
后堂呢,要设上舒适的茶座,到时候,那些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来绣坊挑选绣品的时候,就可以在后堂品品茶、聊聊天。就连那茶盏,都要描上百子纹,寓意吉祥又喜庆。”
昏暗的屋子里,烛火摇曳,跳动的火光映照着母女俩的脸庞。她越说越兴奋,原本就明亮的眼睛此刻更是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脸上洋溢着憧憬的笑容,双手不自觉地挥舞着,仿佛已经看到了“仁和绣坊”开业后的盛景。
她微微凑近坐在身旁的母亲,声音中满是期待:“娘,您想想啊,到时候这‘仁和绣坊’一开业,那场面肯定是不得了。门口人来人往,就跟潮水一般,那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呐。
大街上的人都往咱们绣坊里涌,有达官贵人的夫人小姐,也有那些喜欢精美绣品的文人墨客。
大家都被咱们宝儿绣的那些精妙绝伦的绣品吸引过来,啧啧,那场面,想想都让人激动。
宝儿这孩子这么有出息,绣工那么好,绣出来的花鸟鱼虫就跟活的似的,还有那些山水风景,就跟把真的画儿绣到布上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