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是宁致远这辈子遇到的第一个对自己的认知起到绝对启蒙作用的人,在和这个人的聊天过程中,你能很清楚的感受到他内心的思考、他对于已经存在事物的辩证分析和他对于世俗种种的无情批判。
他是一位初中教师,一直沉浸在自我的思考与理想之中,也就是在和他的交流过程中,宁致远打开了对事物进行本质思考的大门,理解了什么是自我并找到了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自我。
是他,让宁致远深刻的认识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存在,原来人的存在不能仅仅是这样存在着,原来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离自己生活很远的名词,就是这些名词在冥冥之中影响着自己的思维和思想,并据此作出行动,承受因果。
是他,让宁致远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只要还活着,就需要不断的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之,他的思维方式,为宁致远以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不一样大门。
在这个人来到房间之前,管教特意找排头谈了一次话。
排头回来以后,跟房间里的人说道:“一会会过来一个犯强奸罪的嫌疑人,但这个人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了,对他不但什么出格的行为都不能做,而且今后房间里也尽量少发生些不合规矩的事情,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更不要给管教找麻烦,到时候别怪我没提前跟你们说过,都给我老老实实呆着,谁要是给我惹事情,让我不好过了,你们谁也别想好过。”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陷入了沉默。
有时候宁致远看着这里面的生活,每个人的状态,也时常感慨万分。
在这里你能见识到每个人的价值观是那么的不同,人性又是那么的不可捉摸,千变万化。
有的人会认为,无论大家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抓进来了,既然已经进来了那都不容易,就不要再欺负别人了。
但有的人却恰好相反,无论在哪里,都是那种唯恐天下不乱型的,都要借机表现下自己的,就好像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获得了暂时的权利不用白不用一样,比如房间里对待强奸猥亵的那群人,为首的那个,是因寻衅滋事罪被抓进来的,每次只要一有这样的机会,他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好像这是他的拿手好戏,迫不及待的要像众人表演一番,然后赢得满堂喝彩,他才心满意足一样。
听到这样的消息,果不其然,他垂头丧气,难掩遗憾。
每看到这样的情形,宁致远就会思考莫非有些好动是刻在骨子里的吗?还是虽然人人都有,但到了一定的情境之下,有人懂克制,有人就天然的发泄?
最起码宁致远看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发生在眼前的,那些因为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的嫌疑人,基本都是因为冲动被抓进来了,到了里面也就只是想把别人往死里踩,来发泄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还打着愤世嫉俗的旗号,好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惩恶扬善一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世界果然是个草台班子。
第二天,管教带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男人带着一副黑框的眼镜,梳着油亮的寸头,根本看不出已经是四十岁的年纪,走起路来抬头挺胸,闲庭信步,整个人散发着一股不一样的气质,管教也是难得的脸上有一丝笑意和些许的认可,跟大家说他是一名初中老师,教语文,大家没事也可以多多沟通交流下,还开玩笑的跟排头说每天早上的监规就让他带领我们朗诵就好了,说完就出去了。
他很谦卑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排头指着板上我旁边的位置,跟他说道,你就坐那里吧,你们两个戴眼镜的文化人,可以好好聊聊。
说来也奇怪,宁致远骨子里是个文人气质的,显现在长相上也是一样,一点都不像北方的彪形大汉,整个人都散发着南方文静的斯文气质。
宁致远从小就是村里的好学生,不打架,爱学习,学习成绩很好,村里人见到他都说他很为父母争气,宁致远的父母也是一脸的喜悦。农村人,都是攀比的,谁家过的好不好,那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比的就是孩子,要知道在农村,谁家还没几个孩子呀,记得宁致远刚上丈母娘家里去的时候,丈母娘问他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呀,宁致远起初以为就是随便问问的,就一本正经的说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丈母娘听了之后脸瞬间就耷拉了下来,没再说什么,就忙自己的去了。
后来才知道在南方人的观念里,家里越穷孩子才生的越多。
所以在宁致远那里的农村,谁家都不缺孩子,而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所以每当村里有考上好大学的,都会置办酒席请全村人来吃,那是炫耀,有面子。
宁致远到现在都能记得父母带他去吃酒席时父母脸上羡慕的表情,那时别人都说,你家的孩子学习这么好,到时候也要大办一场,父母就开心的笑着。
可能是这样压力太大了吧,初中开始就要住校了,可宁致远住了几天很不习惯,老是想家,想的晚上哭的睡不着,没办法,那就不住校,来回骑着自行车,每天早出晚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