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发展研讨会议

“我来龙泉乡工作了大半年了,我是龙泉乡哈马寨村人,这里在坐的众人,除了红霞乡长和土管所的樊淑所长是外地的。”

“其余的众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乡人,龙泉乡的方方面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各个村都有什么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就深入讨论一下可以进行哪些深化发展。”

“在这里我提供两个思路,一是发展高价值农产品种植业,例如大麦村和哈马寨村有大量森林资源,但是因为山高,早晚温差大,针对这一特点,研究一下有什么发展方向。”

“靠近东越镇的孙家营和贾家村土地平整,靠着龙潭河,可以考虑种植生长周期短的时令蔬菜,东越电厂家属区和越钢基地家属区住着几万人,蔬菜应该不愁销路嘛。另外一个,规模上来以后,周边地市的菜贩子肯定会赶过来。”

“二是闲置劳动力输出,到外面发达地区赚钱。据我了解,靠近乡政府的几个村子,大多都是人多地少,那么可以统计好人员劳动力构成比例,由乡政府向上级劳动部门申请,由政府出面和江浙沪一带用工企业联系,监督签订用工合同,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权益和人身安全。”

“比如龙泉村张三一家,家中有老中少三代人六口人,家里有五亩旱地,两亩水田。那就统算一下,经管这些田地需要几口劳动力,是不是老两口就够用了?如果上一代的老两口就够用了,那中一代的两口子完全可以外出务工赚钱供家用,下一代的小孩在家读书也有老一代的人照看。”

“同时乡政府组织外出考察和招商引资,寻找合适的项目和投资商,全力大力发展高价值农产品种植业,各村可以以村小组为单位,注册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联营,另外成立专业农业合作服务社,在农业技术和销路实现共享共管,合作社招收和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费用初期由政府承担,后期切实有效益后由企业共同承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先说到这,下面大家依次发言讨论吧!智者千虑,也必有一失嘛,我说的不足的地方由大家补充,最后我们研究一个初步方案,报乡党委上会研究。”

率先开口发言的是团结村书记孙明回,孙明回站起身说道:“我赞成徐乡长说的,我们团结村就是人多地少,有些少的一家才三亩多旱地,一亩零几分水田。一家人守着田地都吃不饱肚子,现在大多青壮力都是外出周边城市去打零工。回去我就安排几个村小组长统计外出务工人员,上报到乡政府。”

“徐乡长这个思路好,我们孙家营也支持。”孙荷花说道。

后面一众村书记依次发言,除了大麦村杨清林发言是模棱两可的空话套话,其余的都是表示支持。

众人发言完毕后,徐勃看向叶国斌说道:“叶书记,下面你也说说你的思路和看法吧。”

“好。”

随后叶国斌打开话筒说道:“同志们,我一个党委的副书记,今天受徐乡长的邀请和程书记的委托来参加乡政府这个会议,听完徐乡长说的发言后。

实话实说,我很惭愧,但同时也很高兴。”

“我十八岁不到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参加大队工作,83年包产到户的时候我已经是龙泉乡最年轻的大队书记了,八零年代末期组织调整我到龙泉乡农经站工作,后来又在乡政府干了十年副乡长。

现在回头看看这十年龙泉乡的发展,和周边乡镇一比,龙泉乡的发展基本还是停留在九三九四年的样子,我当了十年副乡长谈不上有什么功劳,顶多有那么一点点苦劳,这就是我惭愧的地方。

但是,刚刚听了徐勃乡长的发言,尤其提出是让各村回去总结查找各自的村情民情,环境位置特点,针对性的发展思路这条,我觉得龙泉乡的发展有望,所以我觉得很高兴。

我当了十年的副乡长,并没有提出和做出什么有利龙泉乡发展有利的事,说明我对做发展工作呢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我对发展方面就不说什么建议和意见了。

但是我作为乡党委分管党务的专职副书记,通过区委区政府派徐勃乡长这位有学历有思想的年轻干部下来咱们乡工作,我受到了启发。

台下的十几位村书记主任都是我的老同事,和我参加工作的时间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