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邵明珠的一声令下,撤离行动正式开始。段文鸳率领两万鲜卑骑兵率先出发,沿着预定的路线向前推进。他们的任务是清除前方的障碍,确保大部队的安全。
中军则由邵明珠亲自率领,护卫着天子和侯府的一众家眷,缓缓向前推进。队伍中间,邵家庄和杨庄的工业队伍紧随其后,所有的老人、妇女、儿童都在队伍中间受到严密的保护。
慕容皝则率领三万鲜卑骑兵垫后,确保后方的安全。他们的任务是防止敌军从后方偷袭,确保大部队的安全撤离。
撤离的队伍绵延几十里地,这也代表着晋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土崩瓦解,偏安一隅。
在江南的建康城,王导和王敦两兄弟正坐在府邸的书房中,神色凝重地讨论着北方的局势。窗外,江南的细雨绵绵,仿佛为这场密谈增添了几分阴郁的氛围。
王导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到的密信,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邵明珠带着天子迁都幽州,此举实在是太过草率。洛阳乃大晋的根基,岂能轻易放弃?更何况,幽州地处偏远,远离中原,天子若去了那里,岂不是自断臂膀?”
王敦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不屑:“邵明珠此人,虽有大才干,但行事太过激进。他以为带着天子迁都幽州,便能避开匈奴人的锋芒,殊不知此举只会让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如今北方局势混乱,咱们江南才是大晋的真正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导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思:“兄长说得有理。邵明珠此举,不仅未能保全天子,反而让朝廷的威望受损。咱们不能坐视不理。”
王敦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低声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不如另立新君。司马睿乃琅琊王,素有贤名,且与咱们关系密切。若是将他接到建康,拥立为帝,咱们便可名正言顺地掌控江南,进而图谋中原。”
王导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兄长,此举非同小可。若是贸然拥立新君,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甚至引发内乱。”
王敦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弟弟不必多虑。如今北方局势混乱,天子迁都幽州,朝中大臣早已人心惶惶。咱们若是拥立司马睿为帝,必定能得到江南士族的支持。至于北方的大臣,他们自顾不暇,哪有精力来管咱们?”
王导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兄长所言极是。既然如此,咱们便立刻派人去接司马睿到建康。”
王敦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好,我这就安排人手,务必尽快将琅琊王接到建康。”
数日后,司马睿在王敦派出的精锐护卫下,顺利抵达了建康城。王导和王敦亲自出城迎接,态度恭敬而热情。
“琅琊王一路辛苦了。”王导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恭敬。
司马睿微微一笑,语气温和:“王大人不必多礼。本王此次前来,多亏了二位的安排。”
王敦走上前,笑着说道:“琅琊王乃大晋宗室,素有贤名。如今北方局势混乱,天子迁都幽州,咱们江南才是朝廷的真正根基。琅琊王若能在此主持大局,必定能重振大晋的威望。”
司马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二位大人过奖了。本王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王导连忙说道:“琅琊王不必谦虚。如今大晋正值危难之际,唯有您才能担此重任。咱们江南士族,必定全力支持您。”
司马睿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本王便恭敬不如从命了。只是还需等一等,本王要看看北方的局势如何,孤听闻邵明珠此人大才,如果当今陛下在幽州的统治覆灭了,咱们便才能高举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