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骂名

马车缓缓前行,车内气氛略显沉闷。邵明珠与司马邺同坐在宽敞的车厢内,邵明珠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打破了沉默:“陛下,此番行军,情况愈发严峻了。”

司马邺心中一紧,赶忙问道:“老师,发生何事了?”

邵明珠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路上百姓与咱们走失了一部分,有的是掉队,有的竟开小差,还有些往南去投亲了。咱们队伍太过庞大,行军速度实在太慢。石勒的骑兵又时不时前来骚扰,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司马邺忧虑地皱起眉头,喃喃道:“这可如何是好……”

邵明珠接着说道:“更为棘手的是,臣刚刚接到神阙卫传来的消息,王弥派了四万人马正朝我们这边赶来,意图与石勒配合。而刘聪那边,已经点齐兵马渡过黄河,内线传来消息,他此次亲率七万人马。如此下去,咱们的处境将十分危险。一旦刘聪、石勒与王弥汇合,追兵便多达十五万之多。”

司马邺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声音有些颤抖地艰难问道:“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

邵明珠深知此刻容不得半点犹豫,虽心中痛苦万分,但还是果断说道:“陛下,如今之计,只能扔下百姓,让他们自行前往东郡了。同时,立刻传信让慕容皝跟段文鸳来中军汇合。中军是我朝廷的根基,必须确保其安全。我们要快马加鞭地前往东郡,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了。”

司马邺听闻要扔下百姓,心中一阵纠结,忧虑地说道:“老师,如果我们扔下百姓,那这骂名……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

邵明珠看着司马邺,目光坚定而又带着几分沉痛,说道:“陛下,臣明白您的顾虑。但如今局势危急,若不如此,朝廷根基恐将不保。这骂名,臣愿意来担。陛下以后是要做圣明天子的,身上决不能有污点。为了陛下,为了朝廷的未来,臣万死不辞。”

司马邺听完邵明珠的话,心中大为感动,眼眶微微泛红,说道:“老师,您如此为朕着想,不惜背负骂名,朕……朕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您。”

邵明珠赶忙说道:“陛下言重了。臣深受陛下信任,自当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尽忠。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摆脱困境,前往东郡。”

司马邺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好,一切听凭老师安排。老师尽管放手去做,朕全力支持你。”

邵明珠深施一礼,说道:“谢陛下信任。臣这就去安排。”

说罢,他撩起车帘,对着车外的侍从吩咐道:“立刻派人传令,让慕容皝和段文鸳速速来中军汇合,同时发布命令,告知百姓自行前往东郡。”侍从领命,策马而去。

邵明珠放下车帘,坐回原位,心中默默祈祷这个决定能带领大家脱离险境,目光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对百姓的愧疚与无奈。

阳光洒在蜿蜒的行军道路上,原本就带着几分疲惫与忐忑的百姓们,突然察觉到周围的气氛变得愈发紧张起来。只见鲜卑骑兵们开始大批地集结,他们整齐的队列、严肃的神情,让百姓们的心瞬间悬到了嗓子眼。

起初,百姓们还心存侥幸,猜测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军事演练。但很快,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们担心是不是追兵又气势汹汹地追上来了。恐惧如潮水般在人群中蔓延,孩子们吓得紧紧抱住父母的腿,妇女们则紧张地互相依偎,老人们皱着眉头,脸上满是忧虑。

就在众人惶恐不安之时,朝廷的传令兵快马加鞭地赶来。他站在高处,大声传达着命令:“侯爷有令,百姓们自发前往东郡,鲜卑骑兵迅速向中军汇合!”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在百姓们中炸开了锅。人群先是一阵死寂,仿佛时间都凝固了,紧接着便爆发出一阵愤怒的喧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气得浑身发抖,他挥舞着手中的拐杖,大声骂道:“在洛阳的时候,那邵明珠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我们跟他前往幽州,他就会护我们周全。现在可好,说变卦就变卦,简直就是个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