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着年年有余,这是过年必备的吉祥话。
每人两条三斤重的鱼干。
他也算是考虑周到了,毕竟鲜鱼不方便运输和储存。
吃的方面考虑得差不多了。
而纸上“穿的”那一栏下面。
首先就是布匹,这是必不可少的。
每人十米。
可以自己做衣服,实用又实惠。
再不济,村民们也可以直接出售换钱。
相信很多人会很乐意出高价的。
毕竟现代的布匹,就算是质量再一般,在古人眼中也会是“高档货”。
李青甚至能想象到那些世家大族看到这些布匹时惊讶的表情。
鞋子也得安排上。
他想到了军工级的劳保鞋。
结实耐穿,最适合庄户人家。
每人来两双。
换着穿,能穿好久呢。
这些都是每人都有的福利。
李青觉得还不够。
他还想搞点抽奖活动,增加过年的气氛。
他琢磨着,得弄些既实用又新奇的奖品来。
后世那些常见的小玩意儿,比如自行车、缝纫机、手电筒等。
这些在现代社会虽然普通。
但在这个时代,那可都是稀罕物。
李青心想,这些东西要是摆出来,肯定能让村民们眼前一亮,心里痒痒。
除了那些人人有份的年货,李青还打算准备一些抽奖用的道具。
他可不想搞那些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抽奖箱。
他要的是简单、实用、又能体现公平公正的东西。
他要保证抽奖过程的绝对公平公正,不能让任何人觉得有猫腻。
他希望,每一个参与抽奖的人,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期待,而不是质疑和失望。
不过,李家村现在可不是当初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了。
经过几次扩张,李家村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万。
要是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抽奖,那场面肯定乱成一锅粥。
别说抽奖了,光是维持秩序就能把人累死,费时又费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在李家村的管理模式,并不是传统的那种松散的村落结构。
而是参照后世的生产队模式来划分的。
整个李家村,被分成了若干个生产队。
每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队长和队员,内部管理相对独立。
平时,各生产队负责各自的生产任务,互不干涉。
只有在遇到重大事件时,才会由李青统一协调指挥。
李青摸着下巴,脑海中灵光一闪。
他决定,不搞全村统一抽奖了。
而是给每个生产队都准备一份奖品。
然后让各个生产队内部自行组织抽奖活动。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抽奖的效率,又能让每个村民们都能参与进来,感受到过年的喜庆氛围。
最重要的是,还能避免出现混乱的局面。
李青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他甚至已经开始想象各个生产队队长组织抽奖时的热闹场景了。
“这个办法好,既省事又周到,简直完美!”李青忍不住夸赞了自己一句。
主意已定,李青立刻开始行动。
他打开手机备忘录。
找到之前编辑好的年货清单。
在那份长长的清单下面,又添加了一份抽奖奖品清单。
李青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跳动着。
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长串的物品名称。
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电筒、暖水瓶……
甚至还有一些在现代社会已经很少见的稀罕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