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指婚冲喜但是没用

贞观十七年暮春,暖阳倾洒,长安城宛如一幅徐徐铺展的绮丽画卷,处处焕发着盎然生机。

朱雀大街上,柳丝在微风中轻柔舞动,恰似绿衣仙子舒展的裙袂;

街边的桃花灼灼盛放,如天边绚丽的云霞,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似幻。

鸟儿在枝头欢快啼鸣,清脆婉转的歌声与街头巷尾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相互交织,构成一曲生活的交响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大唐盛世的雄浑气象与蓬勃活力。

然而,太极宫却如同被阴霾笼罩,与宫外的热闹形成鲜明反差。

此时,魏征病入膏肓的消息,像一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甘露殿内,雕梁画栋间,鎏金烛台上的烛光摇曳,映照着唐太宗李世民如困兽般来回踱步的身影。

龙袍在急促的步伐中肆意飘动,发出簌簌声响,他的眼神焦灼,面庞因忧虑与疲惫而显得愈发憔悴,双眉拧成一个 “川” 字,仿佛承载着整个大唐的忧虑。

李世民每迈出一步,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殿内回荡,思绪也随之飘远。

他想起武德末年,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大唐江山摇摇欲坠。

玄武门之变后,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正是魏征,这位来自太子李建成阵营的臣子,不仅毫无惧色,反而直言:

“太子若早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

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出的胆识与忠诚,让李世民当场决定重用他。

从那以后,朝堂上总能看到魏征挺直的脊背,听到他洪亮且犀利的谏言。

有一次,李世民因西域番邦来朝,准备大摆筵席彰显国威,魏征却当众指出:

“如今百姓初定,民生未稳,若大兴奢靡,恐伤民力,失了民心。”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李世民也顿觉颜面尽失。可冷静下来后,他明白魏征所言句句在理,及时打消了念头。

类似的场景数不胜数,魏征总是在关键时刻,不惧龙颜,直言进谏,纠正了诸多可能让国家陷入危机的决策,为大唐的繁荣稳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如今,看着魏征送来的最后一道谏疏,墨迹尚新,字里行间依旧是对大唐江山的忧虑和对百姓民生的关切。李世民轻轻抚摸着谏疏,喃喃自语:

“魏卿啊魏卿,你一生为大唐殚精竭虑,如今病倒,叫朕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