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人事规定,洪武朝时施行得很好,可靖难一起,永乐帝坐了江山后,为了讨好那些文官,将他爹朱元璋的‘六十退休’政策,给重新改成了‘七十而退’。
此后反复更改数次,而到洪治朝,大明的官员们基本上没有见到六十就致仕的,除非是身体实在是扛不住,或者被打压晋升无望,才会选择致仕。
华夏讲究一个有人做官好办事的原则,只要是走入了官途,没有那个人会傻傻的就早早结束自己的官途。
在任越久,越能提携自己的后辈弟子,这些老官占据着高位,却又思维固化,因为他们占据着各种利益,不肯变革,天然就是一群守旧派。
而少壮派官员,因为这些老迈的官员迟迟不退,一府一县之官位,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主官不退,他们就上不去,熬白了头,也就成为了下一批既得利益者,同样是抗拒变革。
凭什么以前的官员,能得那份‘利益’,反而到了我们这一批,就得变革,动我们的‘利益’。
他们抗拒朝廷的新法,洪治帝自然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必须到了强制改变的时候了,既然你们不肯接受朕的新法,那朕就连带着将你们这些守旧派,都一起给改革掉。
怎么样将一大片老迈的守旧派裁员掉,洪治帝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恢复洪武旧制,重新施行六十而退政策。
当然这里面京官和地方官,还是要做出区分来的,不能一概而论,洪治帝就打算给他们来个大明版的官员退休法。
规定京官七十而致仕,地方官六十五而致仕,武官六十而致仕,凡退休之官员,月俸领致仕之品级三成,乃是朝廷官员供养,也就是退休金。
这条新政,洪治帝跟高拱这个内阁首辅已经谈过,高拱也认可,他今年已经六十九岁,明年就是七十,也是时候致仕归家养老了。
就是因为他知道了洪治帝打算施行的人事新政,他才不能让陈志这个次辅因为丁忧之事,而离开朝堂,丁忧三年回来,陈志还能接他位置,成为首辅吗。
这才是高拱担忧的问题,他怕他和陈志两人多年的心血,因为新首辅上位,给他瞎搞一通,好不容易好起来的局面,就又会成为一潭死水。
赵贞吉和张居正,在高拱眼里,就是会上台之后,瞎改他政策的‘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