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风雨欲来

大汉兵王 老周不庄 1525 字 12天前

陪着撑犁阿里格希佗王子在夫羊句山附近打了两天猎,收获了不少猎物,更收获了不少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段仲也和王子熟络起来,能够借助通译聊聊天,说些故事。

得知段仲是段叔的兄长,王子明显热情了很多,甚至提出要向段仲请教儒学。

段仲满口答应。

赵延年乐得清闲,和几个随从一起,与匈奴人比试武艺。

论骑射,匈奴人的确更胜一筹。

可是一旦近了身,匈奴人就没什么优势了,最多也就是五五开。

这还是在这些匈奴人都是匈奴右部精锐的前提下。

赵延年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些随从的价值。

这一路走来,他还真没看得上他们,觉得他们太弱了。武艺一般,自律也接近于无,看到匈奴人送的礼物和女人就控制不住,又耐不得寒,受不得苦,难成大器。

现在看来,是他太想当然了。

要不是在草原上生活了三年,又有前世的武学根基,他未必比这些人强。

在这种心理下,他和这些随从们也熟悉起来,互通了姓名,问了一些情况。

出乎他的意料,这些随从竟然以山东人为主,特别是洛阳附近。

有两个是洛阳人,一个叫孔璋,一个叫南安国。

对赵延年的好奇,他们给出了一个相似的解释:洛阳地狭人众,耕种不足以谋身,只能到长安来找机会。

他们还说,这样的人很多。这次出使,他们费了点心思,才被段仲选中。

具体什么心思,他们没说,赵延年也没问。

孔璋还提到一个人,桑弘羊。他说桑弘羊也是洛阳人,是个商人子,聪明绝伦,也在宫里做侍中,问赵延年认不认识。

赵延年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这个人。

他知道桑弘羊这个历史名人,但是没见过,更不知道桑弘羊已经入了宫,就在天子身边。

只能说天子身边的人太多,他入宫的时间又短,还没机会见到。

——

两天后,带着一大堆猎物回到王庭,右贤王正式与段仲、赵延年讨论结盟的事宜。

参与谈判的除了右贤王父子,还有相国、都尉等权贵,复杂得连赵延年都搞不清楚。

但谈判并不顺利。

段仲希望右贤王能够向汉朝称臣,至少要维持边境和平,不要再进攻汉塞。右贤王则希望汉朝能够开放边市贸易,最好能够归还河南地。对匈奴右部来说,河南地太重要了。

双方要求差距太大,显然谈不出什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