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特别提到了东方朔的文章。
在路上,他向东方朔提出请求,希望东方朔能为刚刚去世的阏氏写一篇祭文。
东方朔答应了。
得知东方朔是汉朝的官员,而且是个文臣,匈奴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然你不是神,是个人,而且是汉朝的文人,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如果说匈奴人对汉朝的武人还有一点尊敬,对汉朝的文人就没正眼看的兴趣了。
东方朔迅速意识到了匈奴人的态度改变,随即提出,他要和匈奴人比剑。
话一出口,不仅匈奴人愣住了,就连赵延年都有些吃惊。他正准备提醒东方朔不要意气用事,却见东方朔扬扬眉,示意他不用担心。
匈奴人互相看了看,有人站了起来,要和东方朔较量一番。
东方朔一口答应,随即让人取来了剑。
身为使者,他当然要佩剑,但那是标准准长度的剑,全长四尺左右,剑刃三尺有余,俗称三尺剑。
这样的剑比匈奴人常用的剑长一些,但差距不大。
匈奴人因为冶炼技术不过关,现在还有人用青铜剑,铁剑也不会超过四尺。
匈奴人以骑射称雄,剑用得本就不多。
而东方朔用来比武的剑却是一柄加长的七尺剑,比匈奴人的剑长出近一倍。
他刚拿出来的时候,赵延年还以为是一根漆杖,等他拔剑出鞘,露出寒光闪闪的剑身,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柄杖式剑。
实事求是的说,这有点欺负人了。
能打造这么长的剑,本身就说明工匠绝非凡人,用的也不是一般的工艺。
不客气的说,这柄杖式剑就代表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炼钢技术。
别说匈奴人手里的剑,就算是普通的铁剑对上这剑,基本上也是一击即断。
站出来迎战的匈奴人当时就傻了,看看手里的剑,再看看东方朔手里的剑,叽哩咕噜地说了一句什么。
赵延年没听清,但是估计没什么好话。
赵天赐凑到赵延年身边,轻声问道:“东方大夫是剑术高手吗?比中郎如何?”
赵延年想了想。“论剑,我不如他。”
赵天赐吓了一跳,随即转头,看向黑石。
黑石连忙起身,热情地对东方朔说道:“想不到大夫竟有这样的神剑,真是令人羡慕。这样的剑,一定是汉朝最优秀的工匠,用最好的天铁打造的吧?还是别比了吧,万一有所损伤,太可惜了。”
东方朔还没回答,那个匈奴人就还剑归鞘,退了回去。
东方朔见状,笑道:“工匠的确是优秀的工匠,却也算不上最优势。我大汉人才辈出,好工匠比比皆是。这剑也不是用什么天铁打造的,和数十万汉军用的剑一样,就是普通的铁。”
说着,他耍了个剑花。“既然没人愿意比剑,那我就为诸位演示一下中原的剑法,还请休屠王和各位王子、贵人指点。”
休屠王的脸色变了又变,最后挤出笑容,示意东方朔自便。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岂能听不出东方朔言语中的威胁之意。
别说什么天铁,我大汉的兵器都这么锋利。
东方朔一手持剑,一手持鞘,舞了起来。
一时间,大帐内寒光闪闪,令人窒息。
东方朔手长腿长,再加上这七尺长的剑,挥舞开来,半个大帐都在他的攻击范围以内。匈奴人为了避免被他误伤,不得不挤到一个角落里,看起来多少有些狼狈。
东方朔的剑术如何,已经不重要了。
仅这攻击范围,就足以碾压在场的所有匈奴人。
一寸长,一寸强, 可不是说了玩的。
就算是随便乱抡,也够你喝一壶的,更何况这剑还那么锋利。
而且东方朔的剑术看起来也不像乱抡,显然受到名家指点,说是剑客也不为过。
一旁的朱安世就看得两眼放光,连连点头。
“齐人善技击,果然名不虚传。”
赵天赐开始没听明白,又来问赵延年。
赵延年解释道:“当年六国相争,各有精锐,齐人以技击之士着称,个人能力出众。东方大夫就是齐人,擅长击剑也很正常。”
赵天赐面露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