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沙流的速度逐渐加快,仿佛一道无声的河流,朝着于白的方向缓缓蔓延。
于白的目光死死盯着沙流,神情专注而紧张。
他降低重心,身体微微前倾,双脚稳稳地踩在脚印上,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终于,当沙流蔓延到他脚下时,他毫不犹豫地迈出一步,身体随着沙流的流动“滑”进了这片没有脚印的沙地!
观察室里,众人傻眼了!
但同时他们也反应过来舒良策说的“蠕虫”是什么意思!
“他……他居然打算利用蠕虫的运动来越过这片沙地!”
“太厉害了……这个思路都给他想到了!”
“啊啊啊有希望——这次是真的有希望了!!”
然而,于白的危机还没有解除。
他依然需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塑料瓶的作用,是于白制造的一个“诱饵”。
通过反复抛出塑料瓶,于白制造了持续的震动,吸引蠕虫群朝塑料瓶所在震源聚集。
蠕虫群因为被塑料瓶的震动吸引,忽略了于白本身的细微震动,
同时,蠕虫群在沙层下移动时,带动了上层沙流的流动,于白利用这股移动的上层沙流,顺势“滑”进这片没有脚印的沙地,节省了体力并避免了直接制造震动。
而因为于白一直在前进,所以他抛出的塑料瓶也在一直持续往前。
也是通过这样,于白能确保蠕虫群始终被自己“吊着”跑。
然而,这种平衡很脆弱。
如果于白回收塑料瓶过早,蠕虫群会失去目标,沙流也会停止,他前功尽弃,被困在沙地中。
如果回收过晚,蠕虫群会瞬间爆发,缠上塑料瓶……他将彻底失去塑料瓶,失去这个关键的“诱饵”。
更危险的是,以于白目前吸引来的蠕虫数量,随着蠕虫群数量增加,一旦它们破沙而出……那别说是塑料瓶了,只怕是于白本身也难逃死劫!
专注,必须专注,一个眨眼都不能松懈!
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和专注,精准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时机和力度。
观察室的众人也逐渐反应过来于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