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主战派重回朝堂

韩牧拜别赵扩后,径直出了崇政殿。

有了皇帝亲自敕封的正阳灵虚真人称号,韩牧一路出入皇宫大内,没有任何阻碍。

在内侍的引路下,韩牧从大内直出皇宫正门,看着巍峨的宫门口,韩牧目光斜去看着夕阳,这还是他头一回从正门进出皇宫大内。

“真人请,过了这道门就算出了大内了,前面便是东西两府和其他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了。”

内侍小心翼翼的给韩牧一边引路介绍,当路过一处较大的四合院时,韩牧望着宫殿牌匾之上写着“中书门下”四个大字。

中书门下起源于唐朝,在唐朝时是两个部门,分为中书省和尚书省,加上门下省就是三省六部中的三省。

三省的长官都属于宰相,历经两百多年发展,到了宋朝,中书门下就合为一个办事机构,另外将宰相的兵权划分给枢密院,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因此并称东府和西府。

韩牧和内侍刚刚走过中书门下的门口,只见中书门下之内,由远到近传出一阵阵的吵闹之声,似乎有很多人在争吵一般。

韩牧感觉有些好奇,如今赵扩刚刚苏醒,韩侂胄一复相,也代表着整个朝堂之上的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几日,史弥远凭借着妖道杨金水,一举从礼部侍郎升为知临安府尹,最终爬上权力巅峰,升为右相兼任枢密使。

史弥远是主和派,他绝对会趁机打压主战派的官员,而韩侂胄一复相,也就代表主战派又一次成为朝堂之上的最大力量。

中门门下内,昨日还大权在握的史弥远,现在估计已经待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了。

纵然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旦离开权力中心,地位也就一落千丈。

尤其是宋朝这种架构复杂的朝廷制度,就算是大权在握的首相,皇帝只要一道旨意罢免也得乖乖下位。

韩牧听着门内一种嘈杂声传出,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他停住脚步,转身朝着小内侍一喊。

“你回去复旨吧,我自己四处溜达溜达,反正皇帝许我自由进出皇宫大内,参观参观没有问题吧。”

小内侍听出韩牧的意思,俯身对着韩牧一拜开口道:“真人有官家亲自下诏的诏书,自然是想参观哪里就参观哪里,既然真人不要小奴引路,那小奴这就告辞。”

小内侍俯身一拜,接着转身离去。

韩牧又突然想起什么来,距离前往桃花岛还剩下不到两个半月,一个偌大的皇宫,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一些武林秘籍,功法之类的书,练不练无所谓,观一观总还是有用的。

“等等,贫道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皇宫大内里的藏书楼中,是不是真的包罗万象什么书籍都有?”

小内侍眉头微微一皱,他有些不清楚韩牧此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真人有所不知,虽然大内的藏书比不上昔日的宣和楼,但历代官家皆从四方收集了大量的书籍图册,真人若是有什么需要寻找的,大可以去太清楼藏书阁。”

韩牧点了点头,藏书阁他有印象,第一次遇见曲灵风就是在藏书楼的门下。

“行了,你去吧”

小内侍离去后,韩牧望着中书门下的朱红色漆门,转身走到宫墙之下,接着一跃而起落到屋檐之上。

放眼一望,便将主导整个大宋的最核心权力部门看在眼里。

院中,东西南北四条长廊下,都有身着红色长袍的官员。

他们大多数都是中老年模样,也有一些身着绿色长袍的年轻官员围成一堆,不时还有一些抱着书籍和奏本的内侍快步走过。

“踏踏踏”

韩牧踩着屋顶的琉璃瓦片,身影快速从屋顶掠过,不少的官员似乎都朝着一个方向看去,韩牧看着远处,一间宫殿楼阁横亘在正前方。

“那里应该就是宰执们寻常议事的地方了。”

韩牧一路飞到政事堂的屋顶。

整个中门门下办公区内,并没有禁军甲士守卫,只有两重宫门有内侍把守,韩牧大摇大摆一屁股坐在屋檐之上。

屋檐下的文官,历来是只看脚下路,不会抬头仰望天空,趁着天色将黑未黑,韩牧从屋檐上掀开几片琉璃瓦,瞧见政事堂内,一群紫袍官员正相互争论不休。

从那些朝臣们的站位来看,人数大多分列两侧,衣冠整齐划一,神情各异。

由于一夜之间,韩侂胄突然复相,史弥远一党的众多大臣皆是不知道情况,整个朝廷的文武三品以上大臣,都突然接到召令,来到中书门下参加会议。

殿中央,两派人势成水火一般,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论正激烈展开,言辞如刀,句句刺人心扉。